2010年6月18日
焦點人物
楊天帥
鄧國騫:雙年展未必每次都好睇
鄧國騫,混合媒體藝術工作者,1983年生於香港,2002年開始使用電郵,2003年發現網絡上原來有搜尋器。
「當時好驚訝原來有搜尋器這樣的一個世界。」他說。「可能這與我住圍村有關,對我來說這是名副其實的資訊大爆炸。」
從個人經驗出發的藝術總有特別的感染力。或許正因如此,其雕刻作品《木目島相簿》使他成為今屆香港當代藝術雙年獎得主之一。
來自網上靈感
「互聯網把我們帶到同一個地方。我們在那裏搜集資訊,分享私事。」鄧國騫說。「我們太習慣在網上找資料,以至當我們找『車』的圖片時,甚至會忘記 『車』確實曾在某一時空存在過。」他認為,網上的相片沒有國籍。其當中的一景一物彷彿來自另一個世界。鄧國騫把那個世界稱之為木目島──「相」島之意。
鄧國騫在Google圖片搜尋器輸入百多個關鍵詞,諸如樹、海、車、河等,下載它們的圖片,印成3R相,張貼於玻璃板上,進行雕刻。為了令作品更能 反映木目島的「真實」面貌,他並無在圖片的選材上作任何刻意選擇。「這本相簿把不同地方集結於一處,讓觀眾覺得好像去過一個叫『互聯網』的地方旅行一 樣。」
「其實我起初以為《一水西城》得獎機會較大,豈料出來卻是《木目島相簿》,哈哈。」鄧國騫笑道。《一水西城》系列是鄧國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概念是以多個酒樽的招紙連玻璃拼湊成一幅幅自然畫。
雖然鄧國騫是得獎者,但他亦坦言雙年獎的評審機制值得商榷。首先,主辦機構把作品分成中國書畫/篆刻媒介以及西方媒介兩類,他就難以苟同,認為現代藝術品難以如此二分。
「此外,要求所有評判均能對所有媒體給予專業評論,也很困難。」鄧國騫道。《一水西城》之所以沒有得獎,他認為與其裝置藝術性質不無關係。「主辦機 構規定裝置藝術不得把實物帶予評審,故我只能把它的照片介紹給評判們。只看圖片,一定無可避免會錯過許多細節……作品大小或許亦有關係,印象中歷屆得獎作 品皆體積較小。」
「其實,為藝術品搞比賽並不容易處理,所以外國不少雙年展均以展覽性質居多。不過,比賽亦有其好處。它能給予新晉藝術工作者更多參加機會。展覽則無法不以著名藝術家為着眼點。」
圍村仔性格
「當然,這樣也令得雙年展未必每次都好睇。」鄧國騫說道。藝術館現正展出雙年獎的得獎作品,他的《木目島相簿》也在其中。我還是第一次見有藝術工作者說自己有份的展覽「未必好睇」。不論藝術風格與人格,鄧國騫皆無矯揉造作之處。或許這就是「圍村仔」的特色吧。
以工具理性角度而言,獲雙年獎後,鄧國騫創作的機會確是增加了。「畫廊願意冒風險為我搞個展,或許亦與獲獎不無關係。」他說。
「最少,可以肯定的是,自那次之後,任何宣傳品都會加入我曾得雙年獎的一句。」
楊天帥|焦點人物
gyeung@hkej.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