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4
九所大學九型人格 學生素質與大學文化因素關係
「我們經常見到創校校監和校長巡視學校,關心學生。因為他們,我們才能上大學,所以我們無論何時總懷着感恩與尊重的心。」樹仁大學學生會內務副會長蔡睿政說。樹仁大學今年四十周年。
「我們大學有個不好聽的名號,叫Universityof Suicide and Tension。這是因為我們的學習模式源於美國名校,壓力較大。作為學生會,我們也曾向校方反映。」科大學生會會長何俊賢道。科大今年二十周年。
「港大排名全港最高,感覺上較厲害。校風國際化,校園就好像外國一樣。雖然學生好像很貪玩,但其實讀書時很努力。」港大學生Amy 說。港大今年一百周年。
大學是培養青年品格的重要機構。學生素質如何,與大學發展方針、校風、歷史背景,甚至地理位置都有重大關係。今年有多間大學慶祝周年紀念,記者藉此機會,訪問了九間法定大學的學生代表,並請他們為其他院校的學生總體印象評分,從中歸納每所大學的學生素質。
調查樣本只有九人,遠遠不符合標準。是以此結果只作參考用,讀者如有所得,誠然可喜;倘不認同,一笑置之也可。
中大:有文化而不識變通
中大所得的總分為全部院校中最高。學生會會長黎恩灝認為,中大學生最重要的價值是關懷社會。
「中大一向很重視人文教育,就算港大也不如我們。此外,通識課程亦使我們對社會有更敏銳的觸覺。這是較着重專科學術的理大、城大所不及的。」他說。
「至於中大人樸素、有文化,或許是因為校舍在新界,鳥語花香,給人一種清新風氣吧!」然而,黎恩灝稱,中大的文化藝術學養正因前校長劉遵義的「國際化」政策逐漸喪失。對新校長沈祖堯上任,他認為「有一番新氣象」, 「雖然行政機構始終無更替,但最少好過以前。」說到中大學生不識變通的缺點,黎恩灝反稱香港人太精於計算: 「過於精明對社會是否一件好事?我覺得大學生較之貪圖小利,更應思考自己對國家社會的用處。」港大:過於自滿的天之驕子總分佔第二位的港大,獲眾學生代表評為「最受社會認同」,然其最大缺點則是驕傲, 「謙虛」一項得分只有4.3分,比尾二的科大還要低0.5 分。
港大今年沒有學生會,故記者請正在就讀的學生Amy發表對「港大人」的意見。她坦言自己在JUPAS 中以港大為首選, 「一半是因為主修科,一半是因為學校名聲」。
2010 年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的亞洲大學排名中,港大得第一位,科大得第二、中大得第四。「樹仁呀、City 呀、教院呀,我都不會選。」對於港大人被評不謙虛,她認為這並非事實, 「不過是因為能入港大的學生水平普遍不差,當他們與其他學校的學生談到學術及成績相關的話題時,會讓人有驕傲的感覺。」儘管港大的歷史比中大更悠久,但Amy坦言學校中並無關心社會的風氣。「要是無讀Social Science,幾乎可以完全不與社會連接。」2010年起,港大推行跨學科核心課程,所有學生必須修讀一定數目的人文與社會學科,如性別議題、現代中國等。
Amy 認為,新學制將可讓學生得到更多接觸社會的機會。
理大:實事求是的「曳」學生理大學生會會長Sam 認為, 「Poly 同其他大學學生基本上差不多,沒什麼特別。
Poly 人的身份其實就是社會的一分子,也沒有什麼特別。」電話訪問之時,Sam 身在菜園村。
「大家可能覺得Poly人只懂得搞工業,少面對社會,其實不然。我們也有學生自發組織,例如『關社組』,積極參與社會議題。」理大校訓是「開物成務,勵學利民」。利民意謂回饋社會,但Sam 表示「理大實際上較重專業,學生個人發展空間不大。所以以專業為目標的學科,如社工、護理學等,理大會比較優勝。」理大在亞洲大學排名中排第三十。對Sam 而言,「院校排名很無聊」。「不過很多學生都會將城大當做假想敵,所以兩校的排名高低往往會成為他們茶餘飯後的話題。」嶺大:人情味濃厚但不擅表達嶺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鄧建華是唯一一位拒絕評分的學生代表。一來他認為自己對其他大學的學生素質沒印象,二來因為他反對為學校搞排名。
「我們嶺南大學因為排名低(亞洲大學排名一百九十三),給人的感覺總是讀書成績不好。」鄧建華說。「難以否認,我們的AL 成績較為遜色,但倘這樣就說嶺南同學不懂讀書,這就是偏見了。」「其實這類排名並不適合嶺南大學。因為排名機構通常要看大學科研成果,但我們根本就沒有開辦理科。
」他觀察到,排名不高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新入學同學的心情。「不過當他們在這裏生活、學習一段日子後,就會發現其實嶺南大學也不是太差。」在「人情味濃厚」一項得分最高,鄧建華則有如下解讀: 「嶺南大學的特色就是人數少,校舍細,所以這裏的學生比較容易建立良好關係。」
浸大:平均發展欠缺特色
浸大的評分結果獨特之處在於它「不獨特」─「思考靈活變通」、「切合社會實際需要」、「謙虛」、「具文化修養」、「學術知識深入」及「懂理性思考」六項同分,得6.1,其他範疇(除「關心社會」)得分也徘徊於5 至6 分左右。
學生會會長呂偉林表示,校長曾再三叮囑浸大人「要找到自己的特色」。然而,呂偉林認為這並非暗示學生欠缺特質。他認為浸大人偏向實而不華, 「我們為社會默默耕耘,不會做很誇張的事。」「另外,我覺得我們的凝聚力很不錯。大家畢業後都會記得自己的母校。浸大很多職員是校友,捐錢的是校友,甚至校董會都有不少校友。傳理學院早前有傳聞要削減學科,很多校友會回校抱打不平。」「記得校長新上任時,有職員說,希望浸大能成為全港排名第三的大學(目前亞洲排名第四十五,香港第六)。校長如此回應:無理由把目標設在第三,當然要第一!我想倘我們發掘更多的縫隙市場(niche market),就能成為特定領域的第一了。」城大:處事世故不純樸城大雖有學生會,但記者上周曾多次致電該會電話留言及發電郵,惜無法聯絡該會幹事,故改由在學同學為城大人說話。
修讀電子商貿的Bryan 認為,城大人的特質是富創意。
「他們的創新意念特別可在『嗌莊』(即以高呼方式為候選內閣宣傳)中體現。例如經濟及金融學系的學生就自製了一部ATM 機,放在城大門口,讓大家都能看見。」此外,城大在課程中亦強調鍛煉學生設計意念,如「資訊產品和服務設計」就屬Bryan 的必修課程。
「可能正因為我們太着重大膽創新,而『創意』未必迎合全部人口味,所以有時會讓人覺得城大生不禮貌、不純樸。然而他們其實是為學生組織才會這樣,對此我反而是欣賞的。」理大學生會曾提及視城大為假想敵,Bryan 則說對此聞所未聞,亦未曾聽過有城大學生以同樣態度對待理工大學。
「其實城大排名無疑比人低。正因為我們在『打逆境波』,所以更要在球場上尋找自己的價值。」科大:象牙塔的高層住客科大「學術知識深入」一項得分最高,學生會會長何俊賢認為這與近年科大取得不少科研突破有關。「不過據我所見,多數(科研)參與者都是非本地生,科大作為本地大學,似乎對本地研究人才培育不足。」「人情味濃厚」及「關心社會」兩項得分較低,反映了科大人被視為「死讀書」。何俊賢說: 「中大、港大、理大、城大的學運文化非常成熟,但這意識仍未能扎根於科大學生的心。加上地理位置偏僻,是以讓人傾向自成一角。」「不過近年學生會也開始舉辦愈來愈多社會議題講座,希望把新的思考角度、文化意識帶給同學。我希望科大走向社會,只是現今這個氣氛仍未成熟。」他說。
何俊賢認為,校方目前讓學生參與校政的機會仍未足夠,決策亦未能照顧學生感受。藉科大二十周年,他希望校方及學生會能全面檢討, 「當我們慶祝三十周年時,我已不再在科大讀書,但我仍希望到時科大可以有一番新氣象。」樹仁:謙虛友善的二等兵樹仁大學整體得分偏低,特別是「社會認同」一項,這反映了樹仁學生在眾學生代表心目中地位不高。然而,在記者訪問的眾位學生代表中,樹仁學生會內務副會長蔡睿政卻是態度最好、說話最誠懇的一人。
「其實樹仁學生多是因為未能進入心儀院校而進來的。很多人一年級抱着(GP A) 『爆三過四』再轉校的心態。然而,一年過後,部分人又覺得既已安定下來,就乾脆讀下去,只要在樹仁取得好成績就行。這種樹仁人的特點是努力讀書。」「另一種樹仁人很投入莊務,盡力為學校服務。」蔡睿政道。樹仁大學由現任校監胡鴻烈及校長鍾期榮投入自己的個人財產創辦。「據我所知,他們的理念是為成績普通的中學生提供升學機會。」「記得O camp 的時候,師兄師姐跟我們談笑風生,但一說到校長與學校歷史,就會立刻變得嚴肅起來。」蔡睿政說。「看見其他大學的校長一屆屆更替,但我們這些年依然不變,由此可見兩位創辦人對學校是何等重視!」公大:好過無書讀?
香港公開大學的學生除「切合社會實際需要」及「謙虛」兩項外,整體評分較低。
學生會會長梁軒明說:「公大是一所私立大學,在入學準則上與獲政府資助的本地大學有不同,因此公大常被誤解為『有錢就有學位』。其實不少公大全日制學生都是以『好過無書讀』的心態來報讀。」梁軒明表示, 「寬進嚴出」是公大的辦學原則,為保持畢業生質素,校方甚至會要求學生延長學習時間,是以未能準時畢業者時有聽聞。「公大提供的正規大學訓練,甚至比其他大學嚴格。例如護理課程的實習時數達一千七百小時,比其他大學更高。」「社會上對公大的看法是因收生標準而起,但要論「OU 人」優劣與否,應觀察公大畢業生才能下定論。
楊天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