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十四年磨一個爵士樂節


2011-10-14

十四年磨一個爵士樂節

短短數年,本土爵士樂風氣忽然像上月尾掠過香港的納沙一樣,爭氣起來。

剛過去的香港國際爵士音樂節成功登上報章頭版(雖然內情沒甚麼好慶賀的),緊接是「現在進行式」的爵士樂世界音樂節,11月又有Peel Jazz Festival,連同5月的香港夏日爵士音樂節,算起來一年裏爵友竟有四次交流的機會,算是本港爵士樂圈子難得的熱鬧。

而讀者大概無法想像,2008年以前,這個商業城市是連一個爵士音樂節也見不到的。今日能有如此光景,幕後功臣一定要數ClarenceChang。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Clarence花了整整十四年去打造一個爵士樂節,除了憑着一個人鍥而不捨的精神,就是對爵士樂的熱愛、熱情、熱心、熱忱。

訪問在全港唯一一間爵士樂唱片專賣店Jazz World進行。它在租庇利街1號喜訊大廈806室──顯然只做熟客生意。有人說這是非理性的燒銀紙的business mode l,有人說這是很有意義的具潛力的niche market。

先說一個故事:從前兩個鞋商A君B君,開舖頭開到非洲。二人看見土著不穿鞋子通山跑。

A君說:「哎,這次弊了,他們不穿鞋的,怎賣啊?」B君說:「太好了,他們不穿鞋的,一人買一雙我也發達。」或許對於爵士樂在港發展的看法,也純粹是觀點角度的問題。

無論如何,最少Jazz World開業至今已是十年。Clarence是這小店的老闆,也是香港國際爵士音樂節、爵士樂世界音樂節、香港夏日爵士音樂節的創辦人。

一年四個爵士樂節,會不會太多?

「其實香港係非常之少。」Clarence說。「你不知道挪威一年有幾百個爵士樂節?」但爵士樂是西方文化啊─ ─ 那麼古典音樂也是西方文化,何以它卻能在港立足?而挪威是一個國家,香港是一個城市,更不可相提並論,挪威只有四百萬人,香港有七百萬。講marketpotential、audience base, 孰優孰劣?

爵士樂和愛情的共通點

爵士樂節不能在香港開花結果,箇中原因,似乎只是一個有待打破的迷思──爵士樂高深、悶、催眠。但事實不然,論溫柔,爵士樂不輸廣東情歌,論澎湃,可以比disco瘋狂十倍。對Clarence而言,最大難題不是經費,而是如何哄新聽眾入場。一次就夠了。

一次他為法國手風琴大師RichardGalliano搞音樂會。開場前,他看見觀眾在唱片counter前抱「觀望態度」。及至中場休息,音樂廳大門一開,觀眾便蜂擁而上,把CD搶購一空。作為搞手,Clarence最高興的不是賣光CD賺到錢,而是他付出的努力獲公眾認同。

世界芸芸樂手中,他最想邀請到意大利鋼琴家Danilo Rea。上周他願望成真了,先是周三與Flavio Boltro合演爵士化的opera,再來周四獨奏爵士化的pop,玩John Lennon 的Imagine。「你不識得誰是Danilo Rea沒關係,你一入場,肯定滿意。」結果,觀眾席僅半滿,但表演結束,幾乎沒有一個人不起立鼓掌。那夜Claren ce的朋友帶了一個十四歲小女孩去開眼界,她一聽就愛上了。

「有時我也會想,solo piano啊,會不會睡着?」Clarence一笑。「你看過就知,怎可能睡得着?」還補充一句「: 你入得場就ok,我包你好開心好開心出去。

一定贏你!」說到底,其實爵士樂與公眾的關係就像老套的愛情故事:「可唔可以卑次機會我,我們試一試開始?」

亞洲也曾有過爵士旋風

爵士樂節是其中一個讓Jazz與聽眾拉埋天窗的紅娘。十四年前,因為一個Kenn y G,在東南亞捲起爵士樂颶風。那段期間,韓國和印尼的爵士樂唱片銷售額幾乎與歐洲國家看齊。當時Clarence的工作是帶領歐洲爵士樂手巡迴東南亞演出。

有次一個樂手問他:「你成日帶我們到處跑,為什麼就是不去香港的爵士樂節呢?」Clarence當即語塞。他不好意思說出「香港其實無爵士樂節」的事實。對他而言,這就好像走在人人穿戴光鮮的尖沙,而自己卻衣不蔽體一樣羞愧。從此起他開始尋找資金、合作夥伴、建立網絡,直至2008年第一屆香港國際爵士音樂節才終於誕生。

另一個紅娘是電視。其「入屋」優勢甚至比爵士樂節更能把這種音樂推廣出去。now香港台(100)及101頻道將會在Lifetival節目中播出爵士樂世界音樂節的演出,這有利於一直對爵士樂「敬而遠之」的公眾接受這一種世界各地甚普遍的藝術形式。

不過,說到底,Jazz不是晚晚在翡翠台得聽到,餐餐迫住用來送飯的音樂,有心的話,還是要趁此難得機會買票入場親身聽一次,喜不喜歡也好,總算是有卑機會自己揀過。

爵士樂世界音樂節

音樂會推介

A Tribute to Bill Evans with Eddie Gomez Quintet Featuring Teriver Cheung & Li XiaoChuan 日期15/10(星期六)

時間下午8時

地點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介紹曾在Bill Evans Trio 演出達十一年之久的Eddie Gomez 可謂是世界五大低音大提琴手之一。來自波多黎各的他這次與香港本土結他手Teriver(才二十六歲!)與中國大陸小號手Li XiaoChuan合作的這一場演出,可謂爵士樂從上一代到新一代、從西方到東方的文化傳承。

Salute to Antonio Carlos Jobim Hendrik Meurkens Brazilian Fantasy Band Featuring Toninho Horta Special Guest: Eugene Pao, Angelita Li 日期16/10(星期日)

時間下午8時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

介紹爵士樂口琴手世上不多,最出名的應是今年89歲的Toots Thielemans。至於新一代,則要數Hendrik Meurkens。其繼承的巴西森巴音樂文化,連小野麗莎(Lisa Ono)也不及他純正。此外,結他手Toninho Horta亦是近年巴西結他手中最受矚目的一位。加上本地薑Eugene Pao與Angelita Li,這可謂是最切合香港"國際化"身份的一場演出。

撰文:楊天帥 部分圖片:郭錫榮gyeung@hkej.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