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1
新任港樂行政總裁麥高德:我適應力強如變色龍
香港管弦樂團( 港樂) 新任行政總監Michael MacLeod(麥高德)已於4 月1 日履新。在香港生活了一個月,竟不知什麼叫做「蘭桂坊」。
「我不常喝酒。」他說。「否則無法一天工作十二小時。」個半月來,麥高德忙得不可開交。他要令自己在最短時間內認識最多人:政府官員、港樂員工、小交響樂團、中樂團、室樂團等的管理層、藝術節搞手、樂評人……
拒絕蒲吧學廣東話
「要做好我份工,就必須理解香港人在想什麼、做什麼。」拒絕夜夜笙歌,麥高德反把工作以外的時間花在學廣東話上。懂得英、法、德語的他,坦言學廣東話是一項挑戰。原因無他, 「四」與「死」一線之隔。
猶記得旅發局曾拍過一齣廣告片,片中白人對鏡頭笑道: 「Cantonese?Neve r needed to speak it.」廣告引起軒然大波。上位者視之為榮的事,不少人卻以為入鄉不必隨俗,正是香港悲哀所在。
「我把學廣東話視為我的任務。我尊重香港人,所以要學習香港人的語言,盡我所能吸收香港文化。」麥高德堅定地道,顯出他與旅發局筆下白人的不同。
長居異地尊重本土
由於父親是外交官員,麥高德的少年時代盡在世界各地奔波。他生於哥倫比亞,住過美國、法國、奧地利、土耳其、安哥拉、莫三比克與埃賽俄比亞等地。
「我像一個吉卜賽人,適應力強如變色龍。」長期生活異地,令他學會了尊重本土文化。
「我從不認為自己是把智慧帶到一個國家。反之,我是客,只希望與當地人交朋友。」欲與言語不通的人交朋友,音樂是好幫手。
「無論是來自智利的高山、九龍,還是西伯利亞,人們都能聽懂莫札特音樂裏的情感。音樂是人類的共通語言。」現年五十九歲的麥高德曾在蘇格蘭及美國接受教育,大學主修中世紀歷史,副修音樂。畢業後,他隨即投身藝團管理行業,職業生涯中曾擔任多個樂團的行政總監。麥高德懂得演奏鋼琴、長笛、中提琴與風琴,儘管他特別提醒我要在文裏補上一句: 「玩得不很棒。」
將演更多中國作品
麥高德對古典音樂很認真。他認為欣賞古典音樂時,亟需專心一致。一旦音樂會開始,就算是翻閱場刊亦應盡量避免,否則便會分心。
「聽眾又不是囚犯,無人把你綁在座位上。你不一定要來,但來就得認真聽。
」談到港樂未來路向,麥高德認為儘管西洋音樂仍是核心,往後樂團將演出更多中國新作曲家的作品。
「在遠東地區,特別是中國和香港,愈來愈多人對古典音樂感興趣。這趨勢是我們必須注意的。」麥高德深信,一隊管弦樂團不僅演奏要有水準,更重要的是能融入社區,而這需要領袖主動進行交流,理解一個社區特性。這比聘請一個好指揮與磨練樂手技藝,困難得多。
「工時有多長?那得視乎何謂工作。」訪問前一天,麥高德在辦公室待了十二個小時,回家後聽音樂,為數周後的節目準備資料,直至就寢。「醒來,想的是音樂。我的腦袋永遠都在想管弦樂團。」小學教科書也有記載, 「香港地小人多,生活節奏急促。」然而麥高德顯然不這麼認為,他覺得香港人的步伐「感覺良好」,不快不慢。
「我只想每天有更多時間,讓我完成更多工作。」他的住處距位於文化中心的辦公室僅五分鐘路程,「這讓我可做得更多。」太忙了,一個月來,麥高德沒有在香港好好逛過,去過一次沙田,只因為要買傢俬。
「Don't you feel tired?」我不禁問。
「Do I look tired?」他的雙瞳炯炯有神。我搖頭。
「I feel strong.」他簡潔地道。
楊天帥gyenug@hkej.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