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草地.美酒.佳肴.爵士樂 檳城爵士樂節紀實


2011-12-16

草地.美酒.佳肴.爵士樂 檳城爵士樂節紀實

雖說檳城爵士樂節(P e n a n g I s l a n d J a z zFestival)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爵士樂節,然而也只不過是數到第八屆而已。這些年,它的主舞台一直在Bayview Beach Resort,那是一座鄰近海灘的酒店度假村──就是那種陽光與海灘、椰子樹與比堅尼的地方。

路程有點遠,從首府G e o r g e t o w n 乘車到Bayview Beach Resort要二十分鐘。酒店附近除了酒店還是酒店,一句話說那是一個無事不登的三寶殿。所以當我看見爵士樂節期間大批觀眾把酒店空地擠得水洩不通,甚至人數能與香港國際爵士樂節不相伯仲,難免有點驚訝:原來檳城也有這麼多爵士樂迷。畢竟檳城人口只一百五十萬,僅是香港的兩成左右啊。

主舞台架設在酒店網球場,面對一塊偌大草地。左方是海灘,右方是酒店主建築和泳池,還有椰樹和沙灘椅。觀眾六成來自外地、四成來自檳城,以情侶為多,草地上滿是依偎在一起的男男女女。間中也有一家三口或四口,白天父母陪孩子游泳,黃昏回房間洗澡,晚上聽音樂。音樂會入場費63馬幣,換算成港幣約155元,從六點半一直聽到十二點。餓了中西印度美食應有盡有,不用說當然還有啤酒和葡萄酒,前者較適合檳城炎熱的天氣。

主舞台只在周六及日兩天演出,但早在之前的周四五爵士樂節已開始一連串副舞台音樂會,主要在五間酒店的酒廊舉行。樂手一律是當地人,他們沒有分文酬勞,演出志在爭取經驗,多多曝光。

來自全世界的爵士達人

這幾年,檳城爵士樂節愈做愈大了。比如說上一屆只有四個副舞台,今年就有五個。另外,拜新成立的政府機構MyCEB(Malaysia Convention & Exhibition Bu reau)所賜,主辦機構首次可以請來世界各地的爵士樂專家、樂評人、記者、業界人士,一方面讓他們親睹大馬爵士風情,另一方面也邀請他們主持公開論壇、辦攝影展覽,進一步擴大檳城爵士樂節的規模。

剛到埗的時候,天氣不太好,烏雲密布,好像隨時要下雨的樣子。一旦下雨,對在星空下的爵士音樂會無疑是一大麻煩。我問Paul,下雨怎麼辦?

「哪有怎麼辦!」他豪氣地說,反倒怪我婆婆媽媽。PaulAugustin是檳城爵士樂節總監,也是發起人。

其實周四那夜在Tropical Spice Garden(一個靜謐的、種滿香料的小森林)舉辦的開幕音樂會,到八時許真的下起雨來。不是微微細雨,是狂風暴雨,刮得人面容扭曲的那種。於是原本席地坐在山頭的數百人,紛紛躲進三百呎不到的涼亭裏去。沒人走,沒人推擠,沒人口出怨言,只有大馬美女樂手Liyana Fizi和從海外回流的Az Samad的木結他聲、歌聲和觀眾的掌聲、喝采聲。事後Paul哈哈一笑,好像道歉但其實不含歉意地拍拍我的膊胳,說:「對不起!我控制不了天氣。」其實大家都明白,下雨的氣氛比乾爽更好,暗地裏感謝天公造美。

爵士音樂的最大疑問

Herbie Hancock說過,It's not exclusive,but inclusive,whichis the who le spirit of jazz。那一夜,是爵士樂那開放、擁抱一切的態度,把樂手、聽眾盡數擁抱在涼亭裏。在檳城的幾天,終日與各國爵士樂專家在一塊,聽他們談論得最多的,是「何謂爵士樂」的問題。這些從事爵士樂最少十年的專家興高采烈地說,That'sJazz、That's not Jazz。

但難道他們連自己的行業做什麼都不知道嗎?當然不是不知道,只是爵士樂的本質便是開放所有可能,任人解讀、討論。

很多人說它是高級的、難懂的音樂。正好相反,爵士樂其實是最易懂的。

回溯十九世紀中期,爵士樂剛萌芽的年代,為何它會變得講求即興?就是因為發明這種音樂的黑人,連樂譜也不懂看,只能隨心演繹。所以,爵士樂自誕生起,便與高深的學問無關。爵士樂沒有所謂懂和不懂,情況就好像你來到一部鋼琴面前,隨心按幾個鍵,作一首曲,沒有對與錯,只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別問什麼是爵士樂,因為你可以自行感受,然後創造屬於自己的答案,一如Louis Armstrong所言:If you have to ask what jazz is,you'll never know.

為日本海嘯唱的歌

二十一世紀這破爛的地球,需要爵士樂最核心的開放性拯救。專家論壇上,東京國際爵士樂節搞手八島敦子放了一部短片,名為Put Your Hearts Together ──What Music Can Do 。那是一部紀錄片,片中鋼琴大師Bob James去到3月日本東北大地震後的岩手縣,出席第三屆岩手爵士樂節。這個活動原訂於9月舉行,籌備得如火如荼之際,遭逢巨變,本來是打算取消的,但主辦人思前想後,還是決定如期舉行,為災民好好打氣。

Bob特別為受難者創作一首樂曲,名字是Put Your HeartsTogether 。在岩手縣,他與當地的SandPipers Orchestra合奏此曲。SandPipers Orchestra由大船渡市的樂手組成,這個城市廣泛地區被海嘯沖毀。連Bob與他們的綵排,也得在被海嘯蹂躪過的地方進行。

儘管雙方言語不通,音樂造詣也有很大差異,但他們最終卻能聯手在舞台上創造出感動人心的樂聲。觀眾說:「我至死也不會忘記這一首歌。」演出後,Bob與樂隊成員慶功,把酒言歡間,有一名成員告訴他,我的房子其實早被沖散。「地震後我從來沒有經歷過生命中的好事情,直至今天。與你和其他樂手演奏後,我看到希望,感到可以向前行了。」說完,肅然起立,連番鞠躬說,「謝謝,謝謝」。

最後,Bob自己也哭了起來。當世界上所有人都擔心被輻射所害而不敢走近岩手的時候,只有他說:「可以參與這場演出,我感到很幸運。因為這不只關乎音樂、不只關乎爵士樂,而是這一切背後的精神。下次請再次邀請我來。」

印尼的爵士樂大同

前往參加檳城爵士樂節的專家中,還有一位來自印尼,名叫Agus。初次見面那天,他穿著的T恤上寫着Ramadhan JazzFestival。Ramadhan 是伊斯蘭的齋戒月。

每年回曆九月的三十天,所有回教徒嚴格規定日出後不許飲食,只能於晚間吃喝。

Agus告訴我,他們於Ramadhan期間,就在清真寺對面搭建舞台,搞爵士樂節。

這時我腦海不禁浮現出寺院內靜心禱告,寺院外搖擺身體的奇異景象。而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我的猜想與現實確實不差。Agus說,他們的音樂會每晚九時在Ta raweeh晚禱後開始。

我問他,不怕被斥責褻瀆阿拉嗎?

他反而擺出一副剛聽見世紀奇聞一樣的表情,說:「不會啊,我自己也是回教徒。爵士樂與精神修養的關係是密切的。它不僅不會損害伊斯蘭教,甚至可以成為讓人連結宗教的重要工具。」印尼爵士樂風氣盛行,全國有大小爵士樂節二十八個。他們國家方言有三百多種,即使是同一個國家的國民,許多時候彼此也無法溝通。「但一說到爵士樂,大家就明白對方的心靈了。」Agus這樣道。這時我想到伊斯蘭如何被抨擊為一個固執、保守甚至邪惡的宗教,也再次想到爵士樂的開放性。

記得一次聽過有人說,席地而坐喝酒野餐看爵士樂節,是西方文化,不適合香港人。這想法未免有點傻。草地、美酒、佳肴、爵士樂,哪一項不是人類共通權利?

Bob James 為日本災民創作的Put Your Hearts Together 可在YouTube 觀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RTBG1M7kV4檳城爵士樂節2011樂手推介Espen Eriksen Trio(挪威)樂隊由Espen Eriksen ( 鋼琴)、LarsTormod Jenset(低音大提琴)、Andr eas Bye(鼓)組成。他們的音樂風格平靜、和諧,具北歐獨有的Scandanavia風味。雖是典型的爵士樂三重奏組合,但由於樂風頗偏重旋律,故不無流行音樂影子。

Jiyoung Lee Quartet(韓國)鋼琴手Jiyoung Lee 曾隨傳奇小號大師Maynard Ferguson巡迴美國演出。音樂節當晚她表演一曲家喻戶曉的Let It Be ,成為高潮之一。此曲亦收錄於其第二張專輯Closer toYou 中。與她合奏的樂手還有Dal K yun Im (色士風)、Chris Varga(鼓)及Choi Eun-Chang(低音大提琴)。

Az Samad Duo(馬來西亞)剛自美國回流馬來西亞的Az是出色的結他手,風格多變、技巧嫻熟而富現代感。他在演奏中往往使用大量拍弦打板的技巧,故連他也笑言自己「對結他很不好」。事實上在爵士樂節中演奏時他就確實曾經彈斷弦線。與他合作演出的是ZalilaLee(敲擊)。

Ulf & Eric Wakenius(瑞典)這是一隊父子檔,U l fWakenius是有名的結他手,曾與P e t M e t h e n y、H e r b i eHancock等大師同台演奏,音質粗獷而富力量。這次他與兒子Eric組成木結他組合,彈奏技巧出色依舊,二人天衣無縫的合奏亦令人讚嘆不已。

Ruscon(i 瑞士)R u s c o n i 由S t e f a n R u s c o n(i 鋼琴)、F a b i a n G i s l e r( 低音大提琴)及Claudio Struby(鼓)組成。他們的音樂在當今世上可謂罕見。Rusconi 大量運用嶄新演奏技法,試圖在平凡的樂器上做出截然不同的效果。無論是節奏、旋律、聲效,Rusconi皆顯出其不凡之處。這種創新的音樂,特別受年輕人歡迎。

Rio Sidik Quartet(印尼)印尼組合Rio Sidik Quartet在演奏技巧上早已達致世界級水平。作為表演者,他們不僅對音樂有深厚認識,亦精通掌握觀眾情緒之道。四位樂手包括Rio Sidi k(小號)、Ito Kudh(i 低音結他)、Erik Sondhy(鋼琴、電子琴)及Edy Sisw anto(鼓)。其中前兩者的技術特別突出,樂聲充滿力量。

撰文、攝影:楊天帥gyeung@hkej.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