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挑戰羅浮宮《蒙娜麗莎》疑似原版畫作東京曝光


2012-03-31

挑戰羅浮宮《蒙娜麗莎》疑似原版畫作東京曝光

2012年3月31日星期六,即是今日,東京文化村博物館將展示一幅名為《蒙娜麗莎》的畫作。

這幅以Isleworth Mona Lisa 之名流傳於藝術史學家之間的作品,其實嚴格而言並非首次公開。它畫幅略寬於羅浮宮版《蒙娜麗莎》,畫面左右各繪有石柱。兩個版本中,繪畫的主體動作與光影設計相同,但背景迥異,Isleworth Mona Lisa 的女性也顯得更年輕。

「達文西原著」,介紹語寫道。簡單有力五個字,直接向羅浮宮防彈玻璃下的「分身」挑戰。

這幅聲稱是《蒙羅麗莎》原版畫作的故事,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說起。當時,英國著名藝術收藏家Hugh Blaker在Somerset一位貴族家中發現一幅與《蒙娜麗莎》相似的作品。這位貴族指,其家族已擁有這幅油畫逾一百年。

Hugh Blaker 把這幅畫買下,並帶到位於倫敦Isleworth的工作室。Isleworth Mona Lisa 之名,亦由此而來。畫作輾轉來到Henry F. Pulitzer之手。深入研究後,他於六十年代末出版了長達一百頁的Where is the MONA LISA?,力證Isleworth Mona Lisa 的真實性。

兩幅畫作的出處

為何Pulitzer一口咬定畫作出自達文西之手呢?一切從達文西傳記的矛盾點說起。

達文西生平事迹,資料多源於Giorgio Vasari於1550 年( 達文西去世三十一年後)出版的人物傳記。根據Giorgio的說法,達文西曾受佛羅倫斯富商Francesco del Giocondo委託,繪畫其妻Lisa Gherardini的肖像,以慶賀新居入伙及次子Andre誕生。

多年以來,此項委託年份為何,是不少史學家極欲解答的難題。直至2005年,學者Dr. Armin Schlechter在海德堡學院(Heidelberg University)圖書館的藏書中,發現與達文西同代人Agostino Vespucci的筆記,終於確認繪畫年份為1503年。

Giorgio指出,Lisa的肖像在「達文西糾結了超過四年後,以未完成告終」。然而至1517年,一幅已完成的《佛羅倫斯女性》畫作卻公諸於世,並屬達文西自己所有。這幅《佛羅倫斯女性》,在達文西死後傳給愛徒Salai,Salai收藏此畫直至1525年去世,法國國王FrancisI以4000 écus(當時法國貨幣)購入後,又傳給路易十四(Louis XIV),路易十四把畫作掛到凡爾賽宮(Palace of Versailles),法國革命後,又運到羅浮宮。此後它曾多次被轉移到不同地方,然終於還是回歸今日的羅浮宮,廣為世人觀賞。

矛盾之處正在於,若Lisa的肖像「以未完成告終」,那1517年的完成品又是從何說起?

一派史學家的解釋是,達文西在1516年應法國國王之邀赴法工作時,把未完成的《蒙娜麗莎》帶在身上,繼續繪畫,並終於在1517年完成。然另一派卻質疑,就算作品已完成,也應交付委託人,不可能留在達文西之手,還肆無忌憚地傳來傳去。加上Giorgio明言「達文西糾結了超過四年」,則在1503 年算起四年後的1507 年左右,無論結果如可,創作應已完結。於是,學者推斷達文西已把1503年版本交付委託者,而在1517年,他又再為自己另畫一幅。1503年版,正是現在掛於東京文化村博物館的Isleworth Mona Lisa 。

由於Isleworth Mona Lisa 與羅浮宮版的最大分別在於背景,所以,後世推斷達文西未完成的地方,主要亦在背景部分。從另一角度看,若然這幅Isleworth Mona Lisa 純粹是另一抄襲之作,那只有背景完全走樣,也有點說不過去。

新面世作品的論據

綜合Pulitzer 與藝術史學家的論述,可概括證明Isleworth Mona Lisa 為原作的論點如下:1.美術史學家Giovanni Lomazzo在1584年出版的Trattato dell'arte della Pittura Scultura ed Architecttura 中,其中一頁提到「《焦貢達》(La Gioconda )與《蒙娜麗莎》」。

由於在達文西徒弟Salai的文件中,可確認他接收的遺作稱為《焦貢達》,故有史學家推斷,這應該是羅浮宮版本原來的名字,而《蒙娜麗莎》真正所指應是Isleworth Mona Lisa 。由於Isleworth Mona Lisa 銷聲匿迹多年,故在以訛傳訛下,現代人把兩者混為一談,以為《焦貢達》就是《蒙娜麗莎》的別名。

2.Isleworth Mona Lisa 左右兩旁的石柱,在一些後世臨摹《蒙娜麗莎》的作品皆可看到。另外,羅浮宮亦證實收藏了一幅拉斐爾(Raphael)依照達文西畫作繪畫的草稿。這張草稿中的《蒙娜麗莎》亦同樣有支柱。所以,若然羅浮宮的《蒙娜麗莎》無支柱,則後世臨摹與拉斐爾的草稿應是來自Isleworth Mona Lisa 。

不過,若細心觀察羅浮宮的《蒙娜麗莎》,可發現左右兩旁有黑色陰影,在人像手臂附近,更有一角類似支柱底部的形狀。一些學者認為,本來此作兩旁也像Isleworth Mona Lisa 同樣有石柱,可是後來被裁剪了,才會剩下黑色陰影。然而亦有專家堅稱,作品沒有被裁剪過的痕迹。無論哪一派才正確,幾乎可以肯定的是,《蒙娜麗莎》兩旁有柱,不是信口空談。

3.Isleworth Mona Lisa 畫中人較年輕,證明此作應比《蒙娜麗莎》更早繪畫。同時間,在1504 年,Lisa Gherardini應為二十五歲。較之於羅浮宮版本,Isleworth 版本的少女更加接近這一年齡。

4.有學者認為,Isleworth Mona Lisa 的背景與主體脖頸的質感、線條皆不及達文西其他作品,故懷疑這一部分亦為後人所補。這論點與1503年版本「未完成」的記載吻合。

種種證據,似乎皆指出Isleworth Mona Lisa 是為正貨。不過,當然對它投下不信任票的學者亦不在少數。維基百科相關條目的編者便是其一,他在介紹中第一句便寫道:「Isleworth Mona Lisa 是根據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繪畫的眾多作品之一。」

反對派的質疑

反對派對Pulitzer的論點提出多番質疑。首先,無證據證明Giorgio Vasari對達文西的記載,一定完全準確。其次,花鉅款買下Isleworth Mona Lisa 的Pulitzer,被懷疑力證作品真偽,只為私人利益。事實上,Where is the MONA LISA ? 一書的出版商Pulitzer Press,也是他的私人公司。無論他怎麼說,不免給人「賣花讚花香」的感覺,令其證詞欠缺說服力。

另外,Pulitzer亦於Where is the MONA LISA?中,以不少科學證據證明Isleworth Mona Lisa 的真偽。然而,科學實驗到底由誰主理?書中並無提及。又由於Pulitzer曾在書中的鑑證文章使用「我們」(we)一字,這一點惹來不少學者質疑所謂「科學證據」,實際上是由Pulitzer自己取得╱創作。

無論如何,Isleworth Mona Lisa 這幅神秘作品,見過的人少之又少。它長久以來存放在瑞士一保險庫中,由私人收藏家擁有,2012年是達文西誕生五百六十周年的日子,這幅隱世畫作在東京公開展出,有望寫下藝術史上重要一筆。

可靠消息指,4 月內將有權威人士出版著作Mona Lisa-Leonardo's Original Version ,解答Isleworth Mona Lisa 的種種謎團。這本書能否改寫五百多年的藝術史?能否證實每年六百萬人前往朝聖的《蒙娜麗莎》,其實另有其畫?

一切將於月內揭盅。

Leonardo Da Vinci E L'idea Della Bellezza達文西美的理想展期2012年3月31日至6月10日網址http://davinci2012.jp/ 會場Bunkamuraザ?ミュージアム(東京都?谷?道玄坂2-24-1)(文化村The Museum)

《蒙娜麗莎》謎團Q & A

Q: 《蒙娜麗莎》與麥當娜有關?

A: 達文西畫作中, 繪畫主體名字應是L i s a Gherardini,為什麼我們卻稱她為Mona Lisa?

原來在意大利文中,Ma Donna 意指「我的淑女」,即英語的my lady,麥當娜(Madonna)之名正源於此。而Madonna 的簡寫, 正是Mona。所以,Mona Lisa,即是「Lisa 小姐」的意思。

另外,意大利人有時會稱Mona Lisa 為Monna Lisa,莫以為他們拼音拼錯了,其實只是現代意大利文慣把Mona 寫成Monna 而已。

Q: 畫中人是達文西自己?

A: 多年來, 不少學者質疑《蒙娜麗莎》畫中女性, 不是Lisa Gherardini, 而是另有其人。她可能是Isabella of Naples、Cecilia Gallerani、Costanza d'Avalos 等,甚至有人拿達文西自畫像與《蒙娜麗莎》比對後,大膽假設畫中人實為達文西自己。

其實達文西把自己畫成女性,並不出奇。早有不少論者指,達文西應為一同性戀者。理由是他一生未婚,亦鮮聞有感情生活紀錄。一直以來他身邊的朋友、門徒以男性為絕大多數。另外,他曾在二十四歲時與另外三位男性友人被控雞姦罪,後因證據不足,獲判無罪釋放。有史學家指,這背後是由於被控者當中,有一位是達官貴人,因他向法庭施以影響力,才得以「力保清白」。

Q: 畢加索曾被懷疑偷《蒙娜麗莎》?

A: 確有其事。1911 年,《蒙娜麗莎》自羅浮宮不翼而飛,博物館關閉整個星期,協助警察調查。當時警察找到法國詩人Guillaume Apollinaire 頭上,Guilaume 因曾宣稱要「燒毀羅浮宮」而被懷疑為盜畫者。這位詩人被收監後,竟還試圖連累畢加索。警察甚至邀請畢加索「喝咖啡」,後才證實二人確實無辜。

此後,案件一直無法偵破,直到1913 年才真相大白。

原來賊人名為Vincenzo Peruggia。他是羅浮宮的職員,可自由出入,並藉此優勢把畫作偷走。這位意大利人,有着濃厚的愛國情操。他認為繪畫《蒙娜麗莎》的是意大利人,被畫的也是意大利人,無疑應在意大利展出,為此他不惜鋌而走險。只是,Vincenzo 雖然成功把畫作帶回家,卻無法把它運到意大利。在與《蒙娜麗莎》秘密同居兩年後,他終於在試圖把作品售予佛羅倫斯的Uffizi Gallery 時被警方拘捕,人贓並獲。

由於Vincenzo 的動機實在太「正面」,故在陰差陽錯下,他竟成為意大利的英雄。《蒙娜麗莎》後來在意大利巡迴展出,Vincenzo 也僅在監禁六個月後便獲釋放。

撰文:楊天帥

gyeung@hkej.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