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7
你的意見我們「聽見」順應民意的「城市中的公園」
西九地皮丟空多年。先前單一招標的西九方案被推倒重來,當局重新徵求發展藍圖,並表示會在公眾諮詢後根據意見將三個方案的優點結合。如今Foster + Partners 方案「城市中的公園」因為一個偌大的森林公園備受讚賞,加上「平實足料」兼可「隨意調動」的文化設施被當局視為「靈活」代表作而獲選。
「文化專題」總是字多圖少,今次我們省回一點口水,讓大家看看自己的意見是否已被當局聽見。
洪永起
楊天帥
公衆與文藝界的對立與依存
西九管理局對三個方案的評選準則如下:一) 董事局訂立的規劃設計原則(30%)二) 符合公衆期望(20%)三) 設計以及分階段發展的靈活性(20%)四) 技術上的相對優勢(15%)五) 財務上的穩健程度(10%)六) 政府的規劃和發展要求(5%)上述六項,並無提及滿足西九用家需要。換句話說,文藝界人士在西九管理局眼中,與公衆無異。他們透過傳媒及諮詢會發表的意見,只納入到「符合公衆期望」一項里。
假設西九管理局對「第二階段公衆參與活動報告」的民意調查結果及文藝界人士意見一視同仁,則兩者只各占整體評選準則的10%,比「技術上的相對優勢」一項還低。難怪藝發局前藝術評論組副主席靳埭強批評當局不尊重本地藝術界意見,要求交代評選機制。
文藝界與公衆無異
然而,擁有最大決定權的董事局不乏文化藝術專家,如榮念曾、盛智文、李焯芬等人。從此角度看,靳埭強因遴選結果與藝發局意向(即嚴迅奇方案)有別,便稱西九管理局無視藝術家,似難成立─何況藝發局前主席馬逢國根本就是董事之一。
事實上,公衆調查結果顯示,Foster方案得到香港市民最大支持。不管西九管理局是有心抑或無意,其遴選結果始終是「順應民意」的。
民意與「文意」(文化界意見)未必一致,因為對公衆而言,較之于一個藝術團體的存亡,或者策展人是否為場地而抓爛頭皮,他們更關心自己假日能否去公園走走,晚上與情人有沒有約會新去處。
建築師學會會長林光祺說,香港是石屎森林,大家嚮往綠草如茵的環境,Foster的設計受歡迎並不出奇。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專業顧問何慶基亦坦言,無可否認Foster的設計討好: 「有很大的綠色庭園,表現手法又好,容易吸引市民。」西九是誰的西九?
一方面,倘西九管理局選擇其餘兩個方案,勢必會受「漠視民意」、「假諮詢」、「閉門造車」等批評;然而,「擇善固執」亦是決策者應負的責任。於是,整個問題便回到原點:西九到底是誰的西九?
對此,管理局主席唐英年說得很清楚: 「人文西九,人民西九」。擁有更大話語權的,應是人民而非文藝界。退一步看,雖然公衆與文藝界對方案考慮重點不一,彼此卻不是、不應,也不能對立的,正如發展局董事單仲偕說,西九最令人憂慮的是香港何來觀衆填滿劇院、博物館。
公衆不喜愛西九,藝團又如何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要讓公衆變成觀衆,最重要是讓他們呼吸到文化空氣──躺在長椅或草地上看書午睡是享受,而不是傻仔阻街;自彈自唱是浪漫,而不是失敗乞食;花一整日呆望天空或者大海,是沉澱而非不事生產。
CUP 雜志總編輯張鼎源支持Foster 方案。「西九應待香港市民自行為這地賦予意義。」「希望能有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享受久違青草味道及海水氣息。而且我們深信在西九留有最大自由度的空間,是唯一保證政府能幹預最小的方法。」文化界人士收取資助時喜歡說,創作不是搞商業,不可量化。一如國畫講究留白, 「此處無物勝有物」,西九文化區亦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