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拍賣家David Feldman:人生與拍賣的共通點是浪漫


2012-02-09

拍賣家David Feldman:人生與拍賣的共通點是浪漫

拍賣場的空氣與集郵者的神經同樣繃緊,一雙雙金睛火眼注視手中的目錄。目錄刊登的是一套意大利封,起拍20萬英鎊。

二十二、二十四、二十六,還有人出價嗎?A的手揚起──二十八。B隨即反抗,三十。A不甘示弱──三十二。B志在必得──三十四。A再追──三十六。

有誰願意出高過36萬磅?

38萬磅──B舉手的同時,拍賣場掀起一陣哄動。

一次、兩次、三次──拍賣官從左到右掃視會場,38萬鎊,成交。

當時還很年輕的David Feldman把這一切看在眼裏。在全場集郵家興奮鼓掌那一刻,他陷入沉思:為何A在36萬放棄了?為何A覺得這套意大利封只值36萬而不是40萬?為何一方寸紙片能值這個價錢?

後來憑藉解答這連串問題,他用拍賣錘拍出了世界上最昂貴的郵票。

個子高瘦的David Feldman,穿一套平實的西裝,西裝外無所謂地掛着一個旅行用的黑色腰包,完全不是典型企業家那種膀大腰圓的身形。走在香港街頭,誰也不會想到他就是跨國拍賣行David Feldman創辦人。

禾稈冚珍珠──說起來他也習慣把動輒千萬港元的拍賣品放在西裝褸口袋,親自從買家取來,給賣家送去。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比如那個值3000萬、史上最貴的郵品「毛里裘斯寄波爾多蓋封」,他就是裝在超市膠袋帶走的。

我連銀包放了幾千元都會緊張得手心冒汗。

「不會緊張啊!」他攤手說。「我一生都在做這樣的事嘛。」

經營哲學:厚利少銷

除了「毛里裘斯寄波爾多蓋封」外,他的拍賣生涯中還拍過全世界最貴的郵票、錢幣、中國郵封、英國郵票、美國郵封、瑞士郵品、德國郵品、芬蘭物郵品..,可以肯定,他說「一生都在做這樣的事」,並不是自吹自擂。

「我的經營哲學就是售賣最少但最有價值的東西。要是把貨品的價值與數量比喻作金字塔,我們追求的便是頂端。最底層那些又多又便宜的,我們不要。」那麼David已達到這種經營哲學最高峰──郵票正是世界上重量和面積最小而價值最高的商品。

「我一直感興趣的,就是郵票的價值。到底是什麼原因令它如此昂貴呢?」物以罕為貴?我試着問。

「未必。因為很多東西罕有,但不一定昂貴。比如說你的領呔,全世界可能只有一條,但它貴嗎?不貴。亞爾巴尼亞的郵票比德國郵票罕有,但它的價格毫無疑問比德國郵票低得多。」取決於營銷策略?亦不盡然。比方說電影,世上就有太多宣傳鋪天蓋地,但票房一塌糊塗的例子。再次回到A和B的意大利封拍賣之爭。為什麼A會放棄?

「原因有很多,或許因為他已經無錢,或許因為他能用較便宜的價錢買到類似的東西,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決定無法用科學解釋,而是在各項原因糾結下,一念之差的結果。」

提價之道:說個故事

換句話說,倘能左右這「一念」,便能左右拍賣成果。David用的方法,是為拍賣品說一個浪漫的故事:「毛里裘斯寄波爾多蓋封」從火山島國毛里裘斯的Edwa rd Francis & Co. 而來,送往法國波爾多酒商Duncan & Lurguie處。它曾吹過好望角的風,晃過南大西洋的浪,千里迢迢經無數水手和郵差的手,送到英國、法國,路過花都,最後才在1847年12月28日送到剛慶祝過聖誕的紅酒之鄉。1902年一個法國小男孩發現了這個信封,給巴黎的Mr. Lemaire賣了4萬法郎,如中大獎,後來Mr. Lemaire又把它賣給Brunet de l'Argentiere..

“我們的任務,是把手中的拍賣品,從它們是什麼,轉化為「可以變成什麼」。當然實際上物品並無不同,但人們對它的視角一轉,它就變得不再一樣了。”故事牽起人的浪漫幻想,而在浪漫幻想之中,萬物無價。

其實David的人生也是一場浪漫的冒險。他八歲在學校成立郵票學會,三年後發展成The ShamrockStamp Club,搞起郵購來。時為1958年,沒有電郵沒有互聯網,電視才剛普及不久,十一歲的David在《米奇老鼠漫畫》登廣告。

「我用媽媽的打字機打信請求刊登,編輯還不知道我是小孩。」五十年前的事,David現在說起來依然一臉自豪。

我問他,一個十一歲小孩怎可能懂得做生意,他笑了笑,說當年的事只能算是一種遊戲。後來他修正說這是「生命的遊戲」、「人生如戲」。

許多年後, 偶爾有收藏家碰到D a v i dFeldman,會好像老朋友一樣跟他搭膊頭:「我向你老爸買郵票買了幾十年啦。」其實David父親與郵票一點關係也沒有。他們只是沒料到當時接洽的,竟是十歲出頭的小伙子。

每當遇上這種情況,David便信口胡扯:「對啊,我父親賣郵票好多年了。」這樣說是免得令對方尷尬。

畢生事業:純屬意外

「如今想來,賣郵票純粹是一個意外。只不過是因為當時同學儲郵票而已。」他打趣道:「要是當初他們喜歡的是畢加索或者鑽石..」言未畢我們一同笑出來。

David其實並非特別喜歡郵票,起碼不像他的買家那樣狂熱。打從一開始他就不是收藏家,只是天生的企業家或冒險者,專做沒有人做過的事,走沒人走過的路,而且很努力。他從沒考慮自己工時多少,總之就是做,做完睡覺,睡醒又做。放假?

「放假也是工作,去外國見客,就是放假囉!」他也不怕失敗,只怕錯失機會。2000年David推出的網上拍賣服務,是全世界最早的即時數碼拍賣系統。

「不過我們做得太快了,結果不太好,犯了點錯。」不好就是不好,David不避談,也不後悔。「十分當中能做到六分,我覺得已經是贏了。」他事業上的成功,有着七十年代全球郵票市場蓬勃的背景。但他覺得兩者不一定有必然關係。他是那種深信做事只要付出全副心機,投注所有熱情,一直堅持下去,無論環境怎樣都會有「很大機會成功」(他終究沒有說「一定成功」)的人。

「而這信念可為每一個人帶來希望。」他說,「包括我自己在內。」現在他不必再像年輕時那樣,終日想着怎樣賺更多錢,讓自己生活質素好些。他擁有的財富已經夠他度過餘生。然而他真正追求的,依然與過去無異。

“浪漫的冒險,或冒險的浪漫。只有它才能令生命變得刺激——這樣你就算天天都活在假期中了。”於是我們又回到浪漫與冒險這兩個關鍵詞。六十五歲的Davi d今天仍在日以繼夜為自己和拍賣品說故事。

聊天之際,他忽然冒出一句說話:「世界上最有名的郵票其實是1856 British Guiana 1c Magenta。」我即時打醒精神:不是最貴的Treskilling Yellow嗎?

他並不回答,只對我神秘一笑,兀自說下去:「British Guiana 1c上一次拍賣,是在1980年。那時拍出了接近100萬美元的價格。它的擁有者是Mr. duPont,正是那顯赫的du Pont家族成員。」「去年年末他去世了。」他頓一頓,故意不說下去。

真是一個懂得說故事的老人家。

「很可能這個郵票會重見天日,現在全球集郵家已經在不停談論了,這顯然是一個價值無可估計的郵票。要是它在這龍年拿出來拍賣,一定會很有趣的..」他又故意停頓了。

如是我發現,懂得說故事的人,必然也是一個深不可測的銷售高手。

David Feldman小檔案David Feldman,拍賣家,David Feldman Ltd(. 富門)有限公司主席及創辦人。1947 年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八歲開始郵票交易活動,十一歲成立The Shamroc k Stamp Club,開辦郵購服務,十七歲出版首本郵票目錄Stamps of Ireland,二十歲辦首個愛爾蘭郵票拍賣,二十一歲時為銷售愛爾蘭郵票,本打算出版一本價錢目錄,結果誤打誤撞成為暢銷書Handbook of IrishPhilately,令David一舉成名,更曾親自贈送此書予當時的總統Éamon de Valera。

二十六歲為女人移居瑞士,並在日內瓦繼續自己的郵票交易事業,創下多項世界紀錄,2000年時將富門發展為世界首家提供網上即時拍賣服務的公司,2009年及2011年分別在紐約及香港成立分社。下一場拍賣將是本月28日的GB & Commonwealt hFeldman Express及29日的Olympic Feldman Express。

郵品拍賣世界紀錄

紀錄:最高價值郵品

物品: 毛里裘斯寄波

爾多蓋封

拍賣年份: 1993年

價值: 612 萬3750

瑞士法郎(約

3000 萬港

元)

紀錄:最高價值郵票

物品: 瑞典錯色印刷

票「黃色3 斯

基林」

拍賣年份: 1996年

價值: 287 萬5000

瑞士法郎(約

1800 萬港

元)

紀錄: 最高價值中國

郵封

物品: 大龍封(嘉露

蓮娜公主封)

拍賣年份:2008年

價值: 116萬5125歐

羅(約1300萬

港元)

紀錄: 最高價值英國

郵票

物品: 毛里裘斯藍便



拍賣年份:1992年

價值: 161 萬瑞士法

郎( 約780 萬

港元)

紀錄: 最高價值美國

郵封

物品: 亞歷山大《藍

衣少年》封

拍賣年份:1981年

價值: 10萬美元(約

780萬港元)

紀錄: 最高價值瑞士



物品:蘇黎世封

拍賣年份:1992年

價值: 80 萬5000 瑞

士法郎( 約

390萬港元)

紀錄: 最高價值希臘



物品:索爾費里諾封

拍賣年份:2002年

價值: 64 萬6250 瑞

士法郎( 約

320萬港元)

紀錄: 最高價值芬蘭



物品:法貝熱封

拍賣年份:1979年

價值: 60 萬5000 瑞

士法郎( 約

290萬港元)

紀錄: 最高價值現代

郵票

物品: 1948 年印度

聖雄甘地10

盧比票

拍賣年份:2011年

價值: 14 萬4000 歐

羅( 約160 萬

港元)

撰文:楊天帥 攝影:郭錫榮gyeung@hkej.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