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8日 星期六

教自學

2010年6月22日

新視野

楊天帥

教自學
家都是/曾是學生,不如坦白一點說話,扮勤力就免了吧。我們是為考試而讀書;我們都討厭看教科書;我們都覺得在課堂裏教的理論,晦澀難懂,除了將來做研究或者做老師之外,並無多大用處。

英國詩人威斯坦.休.奧登正道出我的心聲:「在人家美夢中嘮叨的人,是為教授。」上課打呵欠,乃人類的天性。天性無法泯滅,教師要做的,便是讓學生與學習化敵為友。其中一條良策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香港城市大學市場營銷學系特任講師譚桂常的錦囊妙計名為「積極學習計劃」。遊戲玩法是這樣的:學生可以自選方法吸收知識:看期刊、調查報告、報章甚至電視節目、雜誌、廣告,然後撰文交代內容,作出評論,分析自己從中學到什麼。文章會由譚桂常逐一批改評分。

現就讀該學系三年級的魏玉琼是此遊戲的贏家之一。獲「積極學習大獎」的她在一學年內完成五十二篇文章。「我喜歡看《飛黃騰達》(The Apprentice,為一『真人騷』電視節目),當中我可以學到多方面的策略與技巧。此外,我還會看Euromonitor的市場統計與研究報告等。」魏玉琼道。

「不過我很是揀飲擇食,只會挑自己有興趣的題目。例如啤酒的零售額上升意味着什麼呀,GUCCI如何逆市求生呀,POLO怎樣自金融海嘯中突圍而出呀,等等。銀行與金融業的資訊則幾乎不看,哈哈。」

紅蘿蔔與狼狗推動自學



「這世界的一切動力來源不外乎紅蘿蔔與狼狗。」譚桂常說。「紅蘿蔔用來引誘,狼狗用來強迫。」

譚桂常任教市場營銷學系三年級的學科名為「高級市場營銷實戰工作坊」。所有該學科的學生在「積極學習計劃」中都要達到一定累積分數,高於此分數者,科目總成績按比例上調最高15%。此外,表現突出的參加者亦可得到榮譽銜頭,如「Acive Learner」、「Outstanding Active Learner」等。說到最大的「紅蘿蔔」,當然非獎學金莫屬,首十名得分最高的同學均獲獎賞。「除了實質獎勵外,他們更可把獎學金寫在CV上,讓自己看來『威啲』。」譚桂常笑道。

倘累積分數不夠又怎樣?成績一樣會調整,只是這次是倒扣,最高亦為15%。學生可在網上追蹤自己成績的走勢,儼如看恒生指數,一升一跌令人膽戰心驚。而更「絕」的是,質素欠佳的功課會取得「負分」。換句話說,學生不能隨便亂寫一氣,湊合了事。「開學之初已經講明規矩,學生不做要自己負責。」譚桂常道。

當然,老土也要說一句,如此煞費苦心經營,譚桂常無非是為學生好:「參加過此計劃,學生的視野必定會更廣。寫作技能、表達技巧等亦會因而有所提升。」收到學生提交的文章後,譚桂常除親自批改內容,更會交英文教師修改文法。

在「積極學習計劃」中,各種學習材料都有一個底分。材料內容愈深刻出色,底分便愈高。「這設計可鼓勵學生多接觸具深度的報章雜誌。」

老師轉型做顧問



「Y世代的其中一大弱項是缺乏批評事物的能力。儘管他們看上去似乎很有意見,但其實那些意見是別人的。」譚桂常道。「因此我要學生在撰文時必須加入個人看法。」

譚桂常認為,傳統的教學法已難在今時今日發揮作用。「上課講書,用心聽的不多;期終考試,考完又不會記得。」他說。「通常Y世代的人都是這樣:喜歡的事就做得很投入,不喜歡的就左閃右避,拖到最後一刻。所以我們(老師)得找出學生喜歡的學習途徑才行。」

能夠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我知道,以自學為由拒絕聽書的亦大有人在,例如我。

「自學成功與否的一大關鍵,在於有無高人指點。」譚桂常一語道破我失敗的因由。「純粹自己學習也並非不行,只是花的時間肯定長得多。無論選擇學習方法,還是寫文章,都需要有人給予意見。要不是有英文老師批改文章,學生就算寫上一百篇,怕也不會進步。」

「我們做老師的責任是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系統,搜羅好文章、好雜誌,叫他們多讀《信報》(他覺得《信報》值得一讀),甚至教學生分析《信報》哪些文章是『必讀』……」

譚桂常認為,今天的老師最大職責並非教書,而是擔當顧問角色,協助學生取得成就。「我們要為學生製作『成功的土壤』。」

「大學常被批評為象牙塔的原因,正在學生不懂運用所學到的理論。理論本是經長年累月的學術考證所得,大有實用價值,只是學生沒有使用機會,因而不見其利罷了。因此,課堂要教理論,教過後更要給學生應用的環境,讓他們利用所學解決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