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日
城市專題
楊天帥
創作要買件 買件就要錢
LEGO的商業與藝術
我記得,小時曾嚷着要家母買LEGO。家母豎起三只指頭,說三次默書一百分,即買。湊夠三碟「腸仔煎雙蛋」,興高采烈去玩具反斗城,來到LEGO貨架前,「嘩!硬膠也這麼貴!」家母說。結果那次我買了GAMEBOY。自此,我的創意便僅止於研究如何讓孖寶兄弟跳得更高、更遠。
硬膠,這麼貴!
貴又如何?LEGO有它的市場,大人小朋友都喜愛。對玩得出神入化之人,LEGO更已不再是玩具,而是藝術品的材料,一如繪畫的顏料、塑像的石膏。
豐富未必就是好
從事藝術工作的「熱誠」(人名),自己並不常玩LEGO,但心甘情願義務為香港的業餘LEGO 設計師成立HKLUG(Hong Kong Lego User Group—User,不是Player),負責行政工作。該組織2007年成立,至今已在香港多個地方搞過大大小小的展覽。展出場地各色各樣,既有商場,亦有諸如牛棚等文化藝術基地。
「LEGO的有趣之處在於,對每件『件』,十個人可以有十種截然不同的想法。」CK解釋道。他是HKLUG的核心成員。『件』是他們對積木的內行術語。「你會能夠在作品中找到作者的獨特風格和技術。」
鐵鏟可以怎樣用?砌在屋頂上,即成天線;八爪魚眼睛可以怎樣用?加插一枝棒,即成士多啤梨味珍寶珠。LEGO獨有的創意,正在於此。
本從事設計工作的Ray Kwan,現在是LEGO專門店「玩樂部屋」的老闆。「從藝術角度欣賞LEGO作品,最重要的是Concept。不是說你有錢,砌出一件大型的作品,令人『嘩嘩聲』就算成功的。」他說。「要令人驚嘆,其實好簡單。例如砌建築物,重複一面牆四十次,加一百個人仔,就已經好Grand。但真正的專家,就會看出它其實不外如是。」
「很多人不曉得如何分辨好作品,以為豐富就是美,忽略其表達概念的方法。」Ray以世界數一數二的LEGO藝術家Nathan Sawaya之作品「Yellow」為例。該作品全由黃色磚砌成。一個男人拉開自己的胸膛,撕扯開的縫隙湧出大量積木。「為想想為何作品會如此構思?其意義是很深遠的。」Ray說。
一如釀酒,各人有各人作法。LEGO創作亦然。當然,萬變亦不離其中。製作的第一步是搜集資料──了解欲砌成的題材,研究其外表與內觀,尋找相關的圖片。接下來的工作,便是計數。
「不單要計算作品的比例、尺寸,更要計Budget。」HKLUG的核心成員Vincent說。「計Budget即預計會用到哪些『件』。」由於LEGO組件的價格乃根據其罕見程度計算。形狀同樣,顏色不同的組件,價格往往可相差十多倍。為了控制成本,有時候LEGO設計師也只好將就使用較便宜的組件。
多數設計師在製作前不會畫草圖。曾經修讀藝術的Ray說,基本上他腦海裏浮現出來的東西都能砌成LEGO作品。「如果是砌動物,起稿可能比製作更難。」他說。「砌LEGO就像雕塑,製作期間要不斷修正。發覺某部分不太適合時,就得換另一件試試。」
亦有設計師會像CK一樣,先做好作品的原形,再慢慢花時間修改。他的作品「上海世博中國館」便是一例:「大致砌好外觀只用了一晚時間。其後,捕捉細節、加燈光、不斷改進,最終花了三個月時間才完成。」
組件昂貴過萬元
LEGO創作與其他藝術的最大分別,恐怕在於其材料乃獨市的商業產品。
「砌LEGO的人,通常都有比較專業的工作,有一定薪金支持。」Ray說。「一般人的話比較難。每月單是買產品就可能已花掉數千元。」
畢竟世上有錢人還是少數,儘管HKLUG的LEGO愛好者大多家裏都有過萬件積木,價格始終是他們關心的問題。進行創作時,經常須要用到大量同款的特別組件。雖然LEGO的官方網站提供訂購個別組件服務,但並不送亞洲地區。
「在香港,找『件』其實真的很不容易。我們得在外國網站尋找。」Ray說。「或者,要是真的無計可施,只好為了一件『件』,買一整盒產品。」
CK 是2008年LEGO官方比賽「香港特景由我創」的冠軍得主。該此比賽的作品主題為尖沙咀鐘樓,估計造價近2萬元。
HKLUG的會員們說,外國數年前曾有人對LEGO總公司發難,不滿其產品價格愈來愈高,組件數目卻又愈來愈少。「他們回應說,兩年前石油幾錢,現在又幾錢?」「沒辦法,惟有少玩吧。」
蝕到入肉近破產
組件貴,其實一眾擁躉是可以發聲反映的。CK是全球四十個LEGO大使之一,也是香港唯一的一人。其責任是成為愛好者與公司間的橋樑。
「公司會透過我們比市場更早地向擁躉發布最新消息;擁躉的意見也由我們傳遞給總公司。」CK解釋道。雖然是義務工作,卻不是人人可做,應徵甚至比求職還要困難。LEGO大使既要對LEGO熱心,又要有相當高的技術水平。應徵者須向LEGO公司介紹自己過往的相關活動經驗與作品,還得找其他擁躉撰寫推薦信,才有機會申請成功。
儘管過程如此艱辛繁複,但大使終究只是一個諮詢者,並無任何實權。「難道CK跟公司反映香港人認為產品太貴,公司就真的會減價嗎!」Ray說。「他們的定價有很多計算的─運輸費、稅率,與鄰近國家亦不能相差太遠……」
LEGO其實曾經幾乎成為歷史遺物。2004年,該公司錄得逾20億港元的虧損,幾近破產邊緣。直至高層大地震,新CEO上任,賣出部分資產、搬廠、裁員。2008年,該公司的營業額增加了19%、盈利增加了30%。LEGO的命運至此才扭轉過來。
新官上任,LEGO開始推出大量諸如手表、數碼相機等周邊商品,又與電影公司合作,開發Harry Potter、Toy Story等產品線,把本來對LEGO全無興趣的人都吸引過來。「如Star War,不愛LEGO、不愛創作的人都蜂擁而上買它的產品。」Ray說。
「可是,我喜歡的始終還是舊東西。」
產品像真失味道
「我不大喜歡現在的產品。它們的像真度太高了,經常是刻意做『件』去迎合電影造型。」Ray道。「以前磚就是磚,Plate (即薄板)就是Plate,連弧度也沒有,但我們還是能夠用它們造出許多東西呀。現在的太商業化了,像真度愈高,愈失去LEGO的味道。」
「QC (Quality Control)水準也變差了。近兩三年,產品的質素經常出現問題。如『件』不能組合,或同款磚的顏色卻有些微差別。有時候,一盒產品內,少了一整包『件』的情況亦有發生。」
蝕本生意難維持,換了CEO,把公司救回來了,卻又無法避免產品質素下降。CK說,新推出的『件』太過像真,也是有苦衷的─電影公司不容許LEGO的設計與原著相差太遠,怕影響形象。與Ray同樣,CK亦較喜歡傳統的LEGO積木:「像City、Space、 Castle等,它們是童年回憶,地位無可取替。」「但無可否認,我們也需要新『件』,因為它們能為作品帶來更多可能性。」
Ray說,現在活躍於本地的LEGO設計師都是舊人。熱誠亦說,「真正會狠下心腸,買很多產品和組件,用LEGO創作的新人數目非常少。」
LEGO每年在動漫節均會舉辦創作比賽。前年的作品大小要求為三尺乘三尺。能有足夠財力創作如此大型作品的人,少之又少。結果那次比賽成了狂熱者的小眾活動。LEGO公司有見及此,去年把比賽作品尺寸要求縮小至一尺乘一尺,參加人數明顯增加。新人所需要的,正是這種入門級的活動。
今年比賽主題為「香港好去處」,大小限制為二尺乘二尺。為什麼又變大了呢?說來說去,還是市場因素。
「站在官方立場,作品愈大,愈能吸引觀眾。你們傳媒的報道意欲也會更強嘛。」Vincent說。「其實我們每個人也曾是新手,起初只有很少材料。玩久了,就自然有能力砌出大作品。」
我想,我這等貧苦大眾,還是躲在家裏寫文章好了,寫文章不用錢。
另類系列啟發兒童智慧
LEGO除傳統款式外,亦有不少專為教育而設的產品線,不少中小學就有運用Mindstorm 系列作設計與科技科的教材。Mindstorm的特別之處,在於創作者可透過加入電子組件如摩打、感應器等於作品中,編撰電腦程式控制其活動。據LEGO香港的產品經理林穎琪表示,Mindstorm第一代由LEGO與MI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於1998年合作研製。現在該產品已推出至NXT 2.0,在功能上比過去的版本更為強大。
R-Kids是一所專門用LEGO作教材的教育機構,收生對象為歲半至初中學生。該公司的老闆Vincent表示,他們會教小四以上的學運用Mindstorm進行解難練習,如設計一架能在迷宮內尋找出口或取物的機械車等。「例如,我們會透過教學生製作摩天輪,從而解釋平衡、角度等物理原理。通常我們先會提供簡單的設計圖,讓孩子對物件有初步概念,進而鼓勵他們在作品加入自己的元素,如售票處、休憩處等,進一步發揮其創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