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7日
城市專題
楊天帥
勤力是最寂寞 最是痛苦
「近排點呀。」
「返工好忙呀!勁多嘢做。」
「哎,我都好忙呀。」不稔熟的人話匣兒一般如此打開,然後是各訴各苦,鬥忙。
「『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沒有職業的懶人,簡直是社會上的蛀米蟲,簡直是『掠奪別人勤勞結果』的盜賊。」梁啟超有云。誰都不願做賊。於是,港人便一個勁兒鬥:鬥勤力、鬥快、鬥叻、鬥早死─好像富士康的亡靈。
有 調查發現,香港超過四成打工仔每周工作逾五十小時,一成更達七十小時以上。「屋企與酒店無分別!」打工仔道。七十小時其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實習醫生 Jason每星期工作九十一點五個小時,設若每周工作六天,平均每天工作十五點二五個小時。為方便醫生工作,醫院特別為員工安排宿舍,確實「體貼民情」。
「平 日上班時間為朝七點半晚六。如要On Call(即夜班)則要到翌日六時才下班。」他解釋道。我屈指一算,即要連續工作二十二點五個小時;Jason搖頭說,不對,是下午六時,即連續工作三十 四點五個小時,他續道,一星期通常有三天Call。這星期他「行大運」,星期六Call,星期日上午九時便下班,因為星期日是假期。星期日晴朗的一個早 晨,當人們在晨運、飲早茶,或者星期六睇完波宿醉未醒之際,醫生拖着疲憊的身軀下班,嘆他的十點五個小時假期,並準備在星期一七時半繼續打拼。
不 人道?誰不人道,醫院?醫生或許被逼OT,但非被逼OT的打工仔情況也好不到哪裏。保險從業員Karen星期一至五上午九時上班,「無放工時間呀,一般來 說夜晚十時回家。」她星期六平均工作半天,一周工作時間亦有六十五小時。世界標準是每周工作四十至四十四小時。保險經紀屬自僱性質,是多勞多得的行業,超 時一半,乃個人選擇。
早知不做醫生
長工時大大影響打工仔日常生活。超過六成人表示工作時間過長,導致「睡眠不 足」,近五成表示「多了病痛」,一成以上人稱「減少房事」或「性生活享受程度減少」。「現在有很多醫生都已經不再有行醫的理想,而純粹想揀一門相對較不辛 苦的專科,讓自己既有工作又有生活。」Jason坦言。「某些不用Call或得很少Call的專科,便成為醫生的『搶手貨』。」「上班時間過長亦會影響工 作質素。不夠精神,整天都很累、很睏。思考速度慢,走也走得慢。心情差,對病人的態度也不好,有時會很冷漠。」
提倡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職業 新文化運動」召集人彭兆威認為,富士康事件是一個好例子,說明「勞工維權」不再止於爭取薪酬。「富士康出事前薪酬已比一般公司高20%,福利也足夠。但在 如此條件下也發生慘劇,就足以證明一個能提供正能量的企業文化是多麼重要。」這點Jason也同意。人所共知,醫生薪酬可觀,但Jason還是認為如果可 以「返轉頭」,他會認真考慮其他行業。「雖然早知醫生辛苦,但卻不知辛苦到這種程度。」
「我想世上一定存在比醫生更好更安逸的工作的。」他說。
打造生命力員工
由 香港文職及專業人員總會和香港公共事業工會聯合會發起的「職業新文化運動」(下稱「運動」),剛於本月六日啟動。該運動旨在喚醒僱主及企業關注僱員過勞問 題,並以知識、健康、財富、人際關係和社區貢獻為五大核心價值。運動除關注長工時問題外,亦積極推廣健康工作文化。彭兆威說:「此運動並非一份勞資協議合 約,而是一個職場上的文化運動。」啟動禮當日,二十多間機構簽署「職業新文化運動」約章,承諾正視員工過勞的問題。彭兆威稱,約章並無法律效力,亦不會作 任何監管。
「我們並不只建議讓打工仔早下班去做Gym,更關心職場上的健康問題。如燈光是否充足?使用電腦期間是否有休息?香港人需要在掙 錢之餘同時顧及健康。」彭兆威續道︰「又如人際關係,並非單指放工後與朋友及家人相處,同事間的關係亦要處理得好。記得農曆年有員工造了一個好漂亮的福字 曲奇,送給每位同事一份。我覺得好開心,因為在職場上好多年沒有這樣的事了,到現在我還把曲奇留著。多做一點事,關係的建立就已經會有很大進步。」彭兆威 認為,員工要先了解平衡五大核心價值的重要,然後企業再加以配合,如提供學習空間予員工進修。「不要一知道同事報讀夜校便警告他,說隨時須要加班。」
「如果企業只把員工當做一顆冷冰冰的螺絲,無生命、無知識增長,只停留在新入職的水平,這無論對員工和企業本身都無好處。」彭兆威說。
自願做牛做馬
奧斯特洛夫斯基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主角保爾因日夜奔波工作,舊患復發,導致癱瘓,後來更雙目失明,但他仍固執地堅持工作,對他來說,最害怕的是「掉隊」,最可怖的是領傷殘撫恤金。這種「工作狂」在今時今日的香港,比比皆是。
彭 兆威認為,打工仔超時工作,屬自發行為居多,非老闆所逼。當作為打工仔的讀者諸君被指「自己攞嚟賤」,或會氣得七竅生煙。不幸地,Jason與Karen 的話均成證據。醫生工作時間雖長得令人咋舌,但Jason透露仍有不少實習醫生在非工作時間隨高級醫生巡房、做手術──既為學習,也為「露面」。「雖然上 班時間已經很長,但表現自己還是很重要的。」他說。「人總要為自己打算。」
Karen則坦言,她選擇投身保險業正因為希望「努力追時間」。「普通一份文職,無論日做夜做也是得一樣人工,但保險則不同,我可以做得更多。可能因為我人較好勝,我總想比同年齡的人、甚至比早我入職的人更出色。」
「那麼同事之間會鬥勤力吧?」我問。
「鬥勤力……鬥勤力是一件好事呀!」她答。
* * *
我跟彭兆威說,個人絕對支持「職業新文化運動」,回公司後會叫老闆讓我寫少幾份稿。
彭兆威大搖其頭:「我不贊成去ask。『職業新文化運動』的其中一個核心價值,就是先付出,後回報。我們相信givers gain。不要先要求別人付出,而應該先考慮自己能力範圍內可以做些什麼。」
「我 們要先做好自己本分,再花心思去取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例如,你出去採訪,是否可以早一個站下車,多走一段路?或者,可否在前往訪問途中,給同事打個電 話,關心一下他?只要花點心機,做好少少,生命就可以好豐富。當你這樣做,同事會感動,老闆會感動,社會就會慢慢改變……」
「運動是一種文化概念,要從打工仔開始。如果打工仔也不認同,甚至覺得無可能,改變就會不發生。」
中 原地產行政總裁施永青曾就為立法限定最高工時問題撰文寫道:「世界發展並不平衡,地區與地區之間仍存在激烈競爭。你不努力,別人努力,結果別人就會比你進 步,比你成功,可以過比你更好的生活。」又道:「除非全世界一起設立最高工時,否則香港不宜自縛手腳。」說到底,還是擺脫不了「鬥」的宿命
且看「職業新文化運動」是否能令這個愈轉愈快的巨輪減速罷。
社會問題治本方案
去年十二月,立法會議員陳健波就「促請政府推動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新職業文化運動」提出動議。此動議令譚偉豪議員有感而發,於《文匯報》上撰寫《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新職業文化》一文。彭兆威讀到此文章,從而生出發起「職業新文化運動」之念頭。
作為源頭的動議議案,建議政府執行四項措施:
(一) 成立專責小組,度身制訂一套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新職業文化政策;
(二) 由政府牽頭推行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新職業文化,成立特別基金;
(三) 鼓勵企業推出政策,以配合員工在工作與生活平衡方面的需要;
(四) 鼓勵企業推出彈性假期政策。
陳健波表示,今時不同往日,貧富懸殊日益嚴重,青少年的職場路也愈發難走。「我中學畢業時實在幸運。經濟穩步上升,加上移民潮,升職速度很快。現在沒有這回事了。」
「香港人總一味想着『升級』,其實也應關心向橫發展。人不向上內心亦一樣可以快樂,『新職業文化運動』可避免升職機會減少所產生的不滿。」
「回想以前我也做得很搏命,做到連小孩子兩歲前的事都不大記得。」
陳健波亦認為,工作過度忙碌正是許多社會問題的因由。「工作令人少了陪伴家人的時間,令家庭關係變差,社會問題應運而生。推行這種職業新文化,屬治本做法,政府有責任積極支持。」
楊天帥|城市專題
gyeung@hkej.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