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人間喜劇- 張堅庭

要是把錢鍾書所言─「人生是一部大書」,套用到張堅庭身上。他肯定是一部小說集。從貧窮草根小子,到金像獎電影人,轉而成為茶餐廳老闆、企業管理專才,還掛著星級爸爸的身份,幾百個故事,幾千種角色,他的人生有如巴爾札克的<<人間喜劇>>。

***

「不久前有人寫你的訪問,說你的事業經歷過三起三落。」我說。

旁邊的PR小姐要去給他拿水。他說想要咖啡。我也要了咖啡。

那三起三落包括八三年首次自編自導的<<表錯七日情>>獲金像獎最佳編劇,翌年的<<城市之光>>卻票房慘淡;九零年開始的<<表姐>>系列膾炙人口,及後本地電影業低潮,卻不得不轉行飲食業;他的表哥茶餐廳在港零二年時有四間,到零八年卻只餘下一間。

「三起三落的是鄧小平,不是我。」他卻說。

一個屢敗屢戰終於勝利的故事當然感人,也可成為勵志小品題材。但張堅庭的故事要遠比這些泛濫於書架的小故事真實。

「剛上畫的<<七天愛上你>>始終還是得虧本。」他坦言。失敗之神始終在眷顧他。

草根生活場景

張堅庭五五年生於廣州,九歲時與姐姐和母親來港,父親則留在內地生活。一個女人獨力照顧兩個孩子,經濟負擔沉重,故只能租一個走廊的雙格床位,與另外三十五個房客同住一塊過活。母親與姐姐各佔了上下格床,張堅庭每夜不得不把四張接椅平排「席椅而臥」。

「有一年,老媽子要我去找姨姨借十元買米。當時十元能買到的其實大概只有這般大小(他比劃出約一公巾米的大小)。這樣一包米,三個人吃,頂多只能吃三兩天罷。吃完又得再想辦法。」

當年俗稱「契爺會」的香港培幼會透過家訪得知張的一家經濟問題嚴重,遂協助他尋找助養者,即所謂的「契爺」。

「某天忽然有人叫我去拍照,那時我還不曉得所為何事。我還清楚記得地點是上海街五十九號,兩旁是菜檔。我穿著短褲、背心,傻呼呼的,拍兩張就回家了。不久以後媽媽就每月帶我到培幼會領取助養金。」

張堅庭自九歲起接受培幼會資助,一直到十五歲。每月他可領到四十五元生活費。當時的學費每月約二十元,餘下的便用來幫補家計。除金錢外,培幼會還為他提供毛氈、波鞋、書簿等日用品以及免費的醫療服務。小張堅庭曾患過沙眼,也是靠著培幼會的幫助才得以治好的。

「要是我沒有得到資助,恐怕要如那個年頭多數人一樣,不得不放棄學業了。」

中六畢業後,他想過投身社會工作。他應徵過月薪有六七百元的匯豐銀行職員,但不獲取錄。

「近期重看當年的照片,實在不解為何不獲錄用。我看起來高高大大的,著實不壞呀。」張堅庭笑言。「不過這反倒是件好事。要是它請了我,我就不會繼續學業了。」

電影生活場景

張堅庭後來入讀浸會大學文學系,畢業後又到中文大學修讀電影文憑及遠赴美國進修電影藝術。回港後以<<胡越的故事>>及<<表錯七日情>>兩獲金馬獎最佳編劇。然而其後低潮卻接踵而來,更因此一度患上疑病症。疑病症是情緒病的一種,患者會對自身徵狀作出不切實際的病態解釋。張堅庭當時就把自己食指不自覺的搖動解讀為患上柏金遜病,而事實那不過是韌帶的小問題而已。

始終不敵香港影業低潮的他決定轉行,一邊從事飲食業一邊為企業提供培訓。直至近年中國電影起飛,他的創作夢才又捲土重來。零七年執導的<<合約情人>>,連他本人也認為「其實頗為老套,很多地方都配合得不好」。對新上畫的<<七天愛上你>>他則很滿意。「攝影漂亮,後期也做得出色。很多行家都在電影裡頭見到我多年前的創作火猶在。」

可惜<<七天愛上你>>全港仍只有三間戲院上畫,在內地和台灣票房也不怎麼好。

企業管理生活場景

        「有一段時間無戲拍,只好另覓電影以外的出路。那時正為教會的一個朋友搞小朋友戲劇培訓班,正好預備了一些教材。於是我找稻香的老闆,向他提出以戲劇培訓他的員工。」張堅庭的企業培訓事業就是這樣開始的。

零三年他創立「張堅庭戲劇工作坊」,並為多間機構提供僱員訓練。康泰、賽馬會、海洋公園等都曾是他的顧客。

「我教學員要把自己的JOB轉換成CAREER。因為JOB是純為錢而做的,取七千元薪水只做七千元工作。但CAREER則不然,為了那份滿足感,你可以付出萬二元的努力。」

        「比如最近搬家,最捨不得的竟是管理員。他只是一個月薪五、六千元的老伯,對住戶卻總是笑臉迎人。在工作心態上來講,他要比一個CEO更高尚。」

        張更花了兩年時間與數十萬元於科大修讀IEMBA (International Executive MBA) 課程,以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管理風格就是擁有權力但不必行使,而任由員工自己去做。」語氣彷彿出自一個有多年經驗的企業管理專家。

茶餐廳生活場景

<<表姐>>系列的成功,使張堅庭得以「表哥」的身份廣為港人所識。他的「表哥茶餐廳」名字亦由此而來。

為甚麼一個電影人會沒頭沒腦地跑去搞茶餐廳哩?

「一來是茶餐廳是香港很重要的本土文化;二來我其實很喜歡為別人服務。我經常會親自在餐廳門口接待顧客。達到顧客的要求和希望使我得到很大的滿足感。」

同時搞企業培訓的他當然也不會忽略自己的員工。

「戲劇訓練的方法其實非常適合用於服務管理上。說話技巧、身體語言的運用、甚至粵劇裡頭苦渡門的心態,對前線員工管理來說都非常重要。」

        「這些概念於西方非常普遍,在中國卻不流行。你看外國的侍應生,總擺出一副很『型』很專業的模樣。中國的哩,總認為他的工作屬低下階層,整天苦著口臉,也沒心情做好。又例如梅麗史翠普 (Meryl Streep),今次演才女,下次演妓女、中女,演甚麼女都行。這正因為她認為那是她的職業。香港女星就沒這般能耐了,你想她演妓女,她卻要顧全身份,耍手擰頭。」他教他的員工如何把工作當成戲劇的角色般投入。「戲劇演員只有能力高低,並無角色高低之分。」藉此訓練前線員工做好工作。

        理論新穎豐富,但「表哥茶餐廳」仍因不敵低利潤以及業主大幅加租,不得不轉戰內地。香港分店紛紛結業,到今日只餘下沙田連城廣場一間了。

        家庭生活場景

        百足般多爪,張堅庭卻又不乏陪伴家人的時間,還在明報定期撰寫名為「星級爸爸」的專欄,教人如何做個好父親。

        「我的第一服務對象永遠是家庭。」他說。「其實我並不覺得自己是一個特別好的父親,更不敢認自己是一個好男人-自從TIGER WOODS 出事之後。」他笑言。不過我不相信他會出軌,也沒有問。

        「但我很享受我的家庭生活,並不把它看成一種付出。比方說,我不是為了做一個好爸爸而去看孩子踢足球的。只是剛巧我喜愛足球,孩子也喜歡,而且踢得好罷了。要是他踢不好,可能我就不會再看,覺得『瘀』嘛。」

張堅庭還說自己煙酒不沾,也不過是種巧合。「吸煙覺得辛苦,喝酒又想吐。」說得好像身不由己似的。「有人打老婆好開心,『搵人笨』好開心,可惜我沒有這樣的興趣。」這種「可惜」,可能是每個女性所夢寐以求的吧。

        「我們一家都是演藝世家,大兒子愛拍電影,成天想做導演;女兒愛唱歌跳舞;小兒子愛踢足球,但也經常『扮』。」張堅庭一提到自己的家庭,幸福的表情便洋溢臉上。

        幸福研究

        張堅庭娓娓說著他的一生,不慍不火,簡直彷彿講的是別人的事似的。短篇故事一個接一個,好像沒有所謂的「大方向」。

        他的人生目標究竟是甚麼哩?

        「那就是幸福罷。最近哈佛有位教授開了一門幸福課,在校內最為熱門。他講到『幸福的定義就是開心,加以意義』,我覺得非常認同。」

張堅庭說,吸毒可能開心,但肯定無意義,因此不幸福;反之做義工有意義,但倘若做得不快樂,也不會成為幸福的人。他自己則不同。他活得開心,做的事也自覺很有意義。「按此標準來說,我的幸福指數可是非常的高。」

        然而他覺得香港社會對幸福的看法卻並非如此。他說香港人普遍只追求兩件事:能力和金錢。「我們好像有錢人的奴隸一樣。香港社會的問題就在於由有錢人主導,傳媒亦推波助瀾。」說到這裡,他一直平淡的語氣終於轉重 :「雜誌也下流。記得有次報道周潤發的姐姐做侍應生,那雜誌說周潤發不是,不幫助家人,要家人做低下階層工作。其實做侍應生有何問題哩?再如此下去,香港一定會變成一個悲情城市。」

        那不如拯救香港?

        「哈,那正是我的一個缺點。我是個韌力非常弱的人。有人窮其一生向著一個目標進發,為社會搞好多活動。但是我不行,我無法長時間做同一件事。拍電影也是一樣,只能一次拍半年,長期拍的話我受不了。」終究長篇小說還是與他無緣。

        死亡研究

但就連皎潔的月光也有它永遠黑暗的背面,人總不會完全快樂的,我覺得。我對他的幸福有所懷疑,於是決意把話題稍為升溫,挑戰他一下。

「聽你所言,似乎你的人生已然無憾,現在就死掉都無所謂了?」

「真要死去倒無所謂。」張堅庭這樣回答,裡頭毫無消極意味。他原來早就做好死去的準備。「我曾跟李純恩吃飯,議定我請他一餐、他請我一餐,這樣在對方死後就不必送帛金,因為帛金在生前已經吃了。」

要是政府帶動全民生前吃帛金,肯定可以刺激消費,人也可能會變得快樂一點罷。

對死亡,張堅庭毫不忌諱。「我也常與孩子談死。為甚麼不談哩?人人都會死,死亡應是一種習慣。人們對死的恐懼來自對死後世界的未知。但我有信仰,我知道死後就是永生,所以毫不恐懼。很多人年紀愈大愈避諱提及死亡,其實那本來就是與吃飯一樣正常的事,何必避諱哩?」


所謂三起三落,只是張堅庭到目前五十四歲為止的寫照。人間喜劇非神聖喜劇,更多的起落可能還在後頭。也許有一天香港不再需要企業培訓,或者科大的IEMBA忽然不獲認可,甚或可能中國內地禁止港人上大陸做生意,誰知道哩?

不必避談失敗,是我在張堅庭身上學到最重要的事。

「導演的存在是為了拍電影,有時可能劇本未如理想、CAST不夠大、或者資金不夠多,但盡量別想這麼多,拍了再算。不敢做的話就連下一部都不會有了。」

對電影還有甚麼心願?

「有獎當然更加好,不過無也沒關係。無獎我也不會覺得好難受,更不會覺得懷才不遇…」

我以為他到最後竟要說一些很「行貨」的話,心頭一時沉了下去。

「我會覺得,自己能力既至此矣,大概已經無法再進一步了。這樣已經好過隱啦。」

一個搞藝術的人說自己「既至此矣」,所需的勇氣其實是無法想像的。

也許往後張堅庭還要面對更多的失敗,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永遠幸福。對他來說,只要開心,加以意義,人間即充滿喜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