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7日 星期五

學成功──成功學的積極心理鍛煉

201075

城市專題

楊天帥

學成功──成功學的積極心理鍛煉


人可以學技能、學知識、學邏輯、學思考方法。學有所成,謂曰「成功」。倘「成功」也可學,則會有語句諸如:「成功學懂成功。」,邏輯未免有點奇特。

然而,對「希爾學習法」的課程總監王敏琦與營運總監葉俊傑來說,「成功」有法則是鐵一般的事實。

「希爾學習法取名自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一位已故美國人。他曾訪問過五百零四位當時最頂尖的成功人士,把他們的成功心法歸納成書。我們把書中提到的成功特質,如PMAPositive Mental Attitude,正面心態)等,加入課程內,教導學生如何邁向成功。」王敏琦解釋道。

儘管在絕大部分宣傳中,「希爾學習法」所標榜的均是記憶法,王敏琦坦言課程的核心價值,其實是成功學。

「成功學主要屬心態訓練。如果我告訴你,上完這個課程會令你心態變強,生活更積極,你是肯定不會理睬我的。」她說。「但記憶速度變快、容量變大則是實際技巧,可以看見,可以寫在成績表上。」

「但其實我會問學生,為何要學記憶法?可能是想取得專業資格,找份好工,賺多點錢,家庭幸福……就是說想成功嘛。記憶只是一種工具,如果學生不在心靈上改變,也是不會成功的。」

活動教學說理



「希爾學習法」收生涵括所有年齡層,小至一歲嬰兒,大至老人,均可參加其課程。一般學生則多集中在大學生至三十歲,「因為他們要提升競爭力。」

至於教學內容與模式,則因課程而異。既有為成年人而設的講座,亦有為青少年而設的學習營。課程以短期居多,如成人班的「希爾學習法」課程,只上四個周末,共二十四小時課。

課程雖短,卻索價高昂。如上述成人班的學費便高達8800元。曾參加過此課程的黃慕娟表示,上課地點為浸大演講廳,學生多達百人以上。

葉俊傑表示,「希爾學習法」的課程以演唱會方式演繹,以求讓一般人覺得沉悶的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我們把學生要學的內容,設計成一個個充滿趣味的環節,運用音樂、燈光等,配合競賽氣氛,令他們可投入地學習成功學的心法。」

「很多道理我們無法用說話令學生了解,只能讓他們自行領悟。」葉俊傑續道。「例如學習如何感恩,我會用環境讓學生一無所有。然後,當他失而復得,就會明白感恩的意義。」

「坊間有許多成功學的書籍,但為什麼學生仍要上課哩?因為我們重視的是『知、識、明、通、化』五個層次。『知』是不難的,可要到『化』境,則必須要靠親身體驗。」王敏琦說。

「成功是要靠自己一點一滴慢慢建立的。」

黃慕娟說,她本因覺得自己年紀漸長,記性愈來愈差,故欲學習記憶法,豈料課程中卻讓她有不少意外收穫:「我教了二十七年數學,眼見學生水平愈來愈差,覺得好灰心。學生無目標,我的工作也沒有滿足感。」

「不過參加過他們的課程後,我的教學心態有很大改變。我想,說不定我也可以一試感染學生,令他們改變呢?」

其實說到「感染學生」,也不過是多關心他們,用工餘時間和他們談談話而已。可是,老師要扭轉面對多年的逆境,也確是知易行難的事。要不是有深刻體會,單靠一句「要做個好老師」,實不可能產生如此心理變化。

「成功學」的一大目標,是扭轉人的心態,使其變積極。註冊社工許棋棋認為,社工的工作性質其實亦大致相同。

「不只社工,就算大學O Camp也有類似作用。正經少少的O Camp都會有玩遊戲以令人變積極的活動。」「我們社工也有Positive Psychology(正向心理學) 之說,如果一個人凡事思考正面,身心自然會較健康。」

與社工工作之異同



上述提到令學生一無所有以學習感恩的辦法,學術界稱其為Experiential Learning(經驗學習法)。許棋棋表示,此方法亦非「希爾學習法」獨有:「想要學感恩,有好多方法,這只是其中一種。如童軍就有把成員留在荒島求生的活動,讓隊員學習珍惜、解難、信任。」

「社工雖是一種專業,但好多技巧並非他們的『專利』。在Experiential Learning中最重要的Debriefing(解說)技巧人人可學。至於是否運用得宜就要看導師的質素了。」

社福界中,同樣以扭轉個人心態為目標的活動,小學有「成長的天空」,中學有「共創成長路」。至於成年人,許棋棋表示,「很多大機構都會有員工培訓,人力資源部門常會與社福機構接觸,度身定做合適的培訓活動。社福機構通常都樂意提供服務,因為他們可藉此得到收入,以支持其他社福項目運作。」

王敏琦則認為,現在的社工常要處理申請撥款等資源問題,或會因此失去工作本身的意義。「所以社工都要睇性格和是否熱心。有Passion是好重要的,我們的學生都好深明此理。如果社工的心態是『你有問題,才找我傾偈』,那沒有用。」

「我相信做社工的都是有心人,然而在受訓過程中,他們並未給訓練成『心靈導師』(Life Coach)。正如導遊(Coach),要自己先到過一處地方才可領導他人。社工如果能夠多點鑽研西方心理學,或中國哲學諸如《論語》,對其自身成長亦會大有幫助。」

有別於自我改造課程

 

十多年前,香港一度流行自我改造的成功學課程。當年較著名的機構如火鳳凰研習社、卡內基訓練課程、Life Dynamics(生命動力)等,鼓吹愛與關懷等普世價值,聲稱讓學員突破自己,吸引不少人參加。

然而,這一類課程教學質素參差不齊,更曾有人在課程期間或之後,因心理衝擊過強而導致精神崩潰。

許棋棋便表示,擔心倘成功學如過度關注成功心態,忽略如何面對失敗,或會令學生在現實中受到挫敗時無法接受。「所以除了正面思想外,社工亦會讓個案了解自己的強弱限制。」

葉俊傑坦言,Life Dynamics一類課程有其危險之處,「會像洗腦一樣令學員覺得自己什麼都會成功。」「有幾個Level,收費高昂,通常第一個4000元左右,第二個8000元,第三個會較便宜,約3000元左右。」

他之所以如此清楚,乃因他與王敏琦均曾是這類課程的參加者。

王敏琦說,這個課程使她終生難忘。「參加時我大概二十歲。那個課程的好處是,你會有很多難得的體驗。而不好的,就是他們會把你像氣球一樣,短時間內吹得又大又靚,然而裏面卻是空心。一旦氣球爆了,你的空虛感會無比強烈。」

葉俊傑說,這類活動本是美國軍方為訓練軍人而設,後來普及於民間。過程中學生要接受多種考驗,如在沒有一分一毫的情況下乞錢過海,在天橋底幫乞丐洗腳等,以讓參加者突破自己,透過完成平日無法想像的事,相信自己有無限可能。

「這種活動過程中有許多純心理學技巧,以圖催眠軍人,提升其自信和鬥爭心。一旦中了這種『毒』,要『解毒』就非常困難。他們不會再聽別人說話,只會一味認為勸戒他的朋友不明白他。」

「有見及此,我們絕不會對學生說『下年一定要賺幾多錢』之類的話。因為倘你說要賺100萬,但現實卻無法實現,自信心必會一瞬間跌至谷底。」

「我也不願其他人誤會我們與Life Dynamics做的是同一件事。所以,我們的成功學不是『一定得』,而是『可能得』。」

「總括而言,「希爾學習法」的重點在兩句話:『我或許會成功』,『如果我會成功,怎樣才能成功?』」


許棋棋與黃慕娟均認為,像「希爾學習法」一類成功學課程,一試無妨。

「又不是有什麼不良價值在內,倘你經濟充裕,或者參加一下,試做些平時不會有機會做的事,令個人有點衝擊,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許棋棋說。

黃慕娟在參加過該課程後,教學的「火」大了。她把這課程推薦給學校,學校的老師會在今年暑假全體接受培訓。

讀者諸君雖不知會否認同黃慕娟是「成功學懂成功」了,但能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則終究是一件好事。



我們可不可以不成功?
中國作家陳漠有篇文章,名為「有一種毒藥叫成功」。文章提到幾個有趣的觀點:「我們何時變得如此迫切渴望成功?成功何以變得如此簡單粗暴?那些成功學大師除了演講收錢還能做什麽成功的事?我們可不可以不成功?」

「在成功學的邏輯中,如果你沒有賺到『豪宅、名車、年入百萬』,如果你沒有成為他人艷羨的成功人士,就證明你不行,你犯了『不成功罪』! 」陳漠寫道。

葉俊傑認為,「成功學」講的「成功」並非一般意義上的「成功」:「很多人覺得有錢、贏人、默書高分過人、做生意全行No.1,就叫成功。因此一人成功就帶來很多人失敗。」

「我們認為每人都有他的『天才爆炸點』,正如郭晶晶不能與劉翔相比,但他們二人均是世界冠軍。只要選對自己的賽道,便會成功。成功是不必與他人比較的。」

一句話,「天生我才必有用」是也。

「好多人以為自己無價值,心甘情願做無價值的事,又或者終日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好多消極思想。好多人以為錢很重要,但其實那只是令自己成功的途徑,而非結果……」

很喜歡已故美國發明家Charles Kettering(查爾斯.凱特靈)的話:「失敗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之一。」或許我是個失敗者,就我個人而言,什麼錢呀記憶法呀正向思考呀,對我來說毫無吸引力。你有你成功,我則始終還是鍾情於失敗的美與甘甜。



楊天帥|城市專題

gyeung@hkej.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