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暢遊世博 點評中國 -香港中學生上海世博旅後感言


  關於上海世博的種種評論,早由開幕講到今天,講到口水乾。

  「搏」後餘生者,回港後自是滔滔不絕;沒有去過的,也一湊熱鬧,人家報章雜誌說什麼,都就地取材,當成是自己親歷其境,誇誇其談。

  五百名香港學生不久前參加了名為「青年專列直通上海世博」的世博之旅。該活動為期六天,由香港青年協會舉辦。除參觀世博外,學生們亦遊覽上海,與港滬兩地知名人士見面,以及和當地高中生交流。

  在這班人稱「港孩」、「九十後」的青少年眼中,世博、上海、以至中國是怎樣的一個世界?今次的城市專題特別讓他們親自發聲,用自己的文字述說此行感受。五篇文章分別談到國民教育、環保、貧富生活水平、人民品德與舊區保育的問題。短短一星期間,同學各有奇遇:遇上失禁被罵的老人,自發拾起地上垃圾的中國女生,以貢獻國家為志的農民……  城市,是否真能讓生活更美好?口號講多無謂,現實如何,青少年們心裏有數。

以教育改善中國人民質素

陳燁(中四╱十七歲)

上海世博成為全世界注目的盛會,讓中國得以展示多年的發展成果。然而,美麗而先進的城市,與人民質素卻形成強烈對比。

就我們參觀期間遇上的內地同胞為例,他們「插隊」、「蹲街」,令外國人對中國人產生壞印象,身為中國人的我對此現象既悲哀又憂心。科技即使再先進,若果未能提升中國人的文化水平,那麼生活又如何能美好呢?

其次,令我感到有點遺憾的是,遊客往往只為「攻陷」更多展館而走馬看花,或只顧拍照、蓋印,而沒有細味展覽內容。有些負責蓋印的志願者亦不贊同「蓋印遊」,是以在為遊客蓋印時亦不忘考考他們對館內資訊的認識。

我最大的感悟是,世博值得關注的並非展館美輪美奐的外觀。真正可讓城市生活變得更美好的重要因素是國民質素。提高質素才能讓市民相處更和諧,和諧才能讓城市生活更美好。提高國民質素最要的方法,就是加強教育。

當我們排隊等候進入瑞士館時,前面兩位讀初中的中國女孩竟自發拾起地上的垃圾。這個情景引起了我的感慨。其實我們可以看到新一代的中國人,對公德心很是警惕,這正正反映了內地教育起的作用。

城市發展 物極必反

鄭瑾琪(中四╱十六歲)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說法我最初頗認同,因為現在城市的科技水平不斷提升,令我們可以好好享受生活。高科技產物如智能冰箱、先進的醫療設備等,令我們得以在一個很舒服的環境中生活。城市的確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儘管如此,在參觀城市未來館後,我卻有另一番看法。在展館裏,我除了看到未來城市的建築,如杜拜旋轉塔等環保樓宇外,也留意到一座很有趣的雕塑。那雕塑的實體本是一堆爛銅爛鐵,如破舊的腳踏車等,然而在燈光下,它卻投映出一座美麗城市的影子。這帶出了一個道理:在建造城市的同時,也會帶來大量垃圾,這令我反省城市過度發展所帶來的問題。城市的確令我們眼前的生活質素提高,但副作用如污染等問題也不能忽視。長遠來說,污染愈來愈嚴重,我們的生活質素便愈來愈壞。以香港和上海為例,空氣質素惡劣,令天空也變得灰濛濛。這樣的城市是否真的那麼完美呢?

在城市未來館,我吸收到許多新知識,因而也使自己得到反思。所謂「物極必反」,適度的城市化的確可為我們的生活添上色彩,但過度發展則只會弄巧反拙。我們需要的是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只有社會、環境和經濟的發展得到平衡,才能真正令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人民品德靠城市化改善

吳加芬(中四╱十六歲)

今年上海世博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它的目的是要將農村城市化,改善農村生活質素,從而改善中國整體經濟。在世博參觀多個展館後,我對此主題有了另一番的啟發。

在中國,農村的生活水平遠差於城市。農村沒有高科技幫助,所以發展速度較城市緩慢。世博園內,我看到農村人都較無禮,這便源於教育的差異。讓農村城市化能改善其教育體制,培育農村人的品德,藉此拉近城市人與農村人的文化差距,促進兩者融洽相處。

有人說農村人樸實熱情,令人感受到風土人情味。我與一位從農村出城市讀書的年輕志願者談天,他說在世博園內幫助遊客,貢獻中國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他們這種正面態度,已可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其實,生活的美好不一定要依靠科技的創新,良好品德可改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正如不插隊就可減少彼此的衝突,生活變得更美好可以就是這麼簡單,城市化不過是改變的渠道而已。

城市讓落後地區 生活更美好莊雅麗(中六╱ 十八歲)何謂「城市」呢?在我參加是次世博之旅前,「城市」對於我來說不過是一個五光十色、人口稠密的地方,可是經歷是次活動後,我對「城市」的定義有了新的看法。

是次上海世博為我帶來的啟發是,城市可作為推行全國新政策的試點。城市集中了推行新政策所須的人力與物質資源,透過先在城市推行新制度,政府可觀察新制的成效,加以修訂,使它更完備。

例如,英國政府為達到在2025年將碳排放削減60%的目標,並減低市中心的交通流量,以倫敦作政策試點,推行交通擁堵費,以鼓勵市民使用公共交通。私家車每日進入商業中心均須繳付8英鎊,而公共汽車、出租車、摩托車及自行車則免費。若同一政策改在資源較貧乏的地區試行,新制度便無法廣泛地讓市民了解和實行。

當然,「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不單指改善城市人的生活,更指把城市運作模式介紹到較落後地區,讓當地人生活得以改善。如肯尼亞共和國的政策便是一個十分成功的例子。它近年致力建設排水系統、道路、學校、保健中心、社區中心、垃圾收集處理系統,逐步改造貧民窟的生活。透過引入城市的運作模式,開發基建,肯尼亞共和國使落後地區的人民生活走向城市化,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

要讓世博主題「城市.讓生活更好」不只掛在嘴邊,需要每一個人都朝這個大方向付出,令這個主題真正實現在我們的社區中。

從上海舊城看保育

陳曉雯(中四╱十六歲)

人稱「小白菜」的世博志願者,在世博園區內隨處可見。無論是館內館外都有他們的足迹。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小白菜都能幫助我們。

在案例館內,一位外籍工作人員用頗流利的國語和我們溝通。在非洲館內也有不少外籍工作人員用國語跟我們打招呼,即使不算流利,但都能作簡單的溝通。例如,在手信商店,外籍人員都能聽懂我們的話,還會討價還價呢!這可見他們花上不少心思和時間學習國語。另一方面,上海的學生也甚為熱情,還主動帶我們參觀世博園區。

旅程中我也有機會前往上海一條古舊的街道——「豫園」。初時,我以為那是一條穿插在現今城市中的古舊村落。慢慢走進去卻原來有另一番意外收穫!裏頭有很多精品店、小食街等。舊建築不只有商業價值,更是人們美好回憶的見證文物。原來,只要人們有意保養,城市裏保留舊時代的建築也不是不可能的。

這次旅途我還有另一番獨特體驗。領隊姐姐陪同受腳傷的我到醫院去,進去時我還以為錯進了老人院,因為在醫院床上坐着一位大便失禁卻無人照料的老人,被護士趕罵「走開點,不要在這裏拉。」我傷了腳要坐輪椅,在大堂等電梯上樓看醫生,卻被遲來的人先擠進電梯。我個人覺得這些就是內地人的「搶優先」風氣吧。醫生對我們的態度也不好,還責罵幫我拿「醫生紙」的領隊姐姐。除此以外,與香港相比,上海的醫療設備也比香港為差,治療方法也比香港落後。

總括而言,雖然經濟突飛猛進。但是內地人的人民質素卻甚差,有必要多加改善。政府必須更重視人民涵養,不要將它忽視,城市才能真正「美好」起來。

楊天帥

gyeung@hkej.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