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因果報應

2011321

克洋 愛讀書的孩子

看到Afacebook的留言以及那七十多個回應,令我想到耶穌。「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給他打。」(太5:39

隨便選了A的朋友S的一個回應,借用如下:「用狹隘的政治思想去看事物,在天災死亡的是人,不是政治籌碼,你才應該有報應,因為你已泯沒了良知,沒有了人性的存在。」

S體現了人性的光輝。他看了電視,讀了報紙,把民族主義撇在一旁,天人同哭。S愛世人,但世人不包括A的份──他說了,A沒有人性,A應該有報應。

A承受天下圍攻,卻沒有作一點反擊。對那只有兩個字的導火線──「報應」,她也沒有加以解釋。

A是我的中學同學,老朋友了,我在這裏說一點她的事。她是佛教徒,信因果,萬物歸一。對她而言,過去人類虐待大自然,現在大自然消滅人類,這大概是世界的呼吸模式。

除了因果,她也信慈悲。在MSN跟她傾談,她很坦然的承認了,對過去的日本有恨,而這並不牴觸她的慈悲心。這慈悲心是以她的曾祖父母作為出發點考量的。她不僅信人性本善,甚至獸性與物性亦善。只是善的品種比牛毛還多,「彼此磨擦,便是貪嗔癡恨,情或戰爭」。

她最相信的人,生於1821年法國,名叫Baudelaire(波特萊爾),法國象徵派詩歌先驅,寫過詩集《惡之花》。詩集出版後,法國政府曾以《惡之花》內容有傷風化及褻瀆宗教為由起訴詩人。波特萊爾亦因此得到「惡魔詩人」的美譽。

「如果Baudelaire生在東方,一定會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Baudelaire看破了惡的美、花的毒。」

A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她就像衰敗後飄落的櫻花。比她更美的,無疑是那六千多名震災死難者(可能還有更多)。我把這結論透過MSN對她說了。

「最美的位置,永遠留給好不容易活過來和死去的慰安婦。」她回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