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2日 星期日

從食即食麵到食草 —— 港男愛情草食化?


2011-02-14

從食即食麵到食草 —— 港男愛情草食化?

上周四有團體發表調查結果,指香港八十後出現「即食麵」愛情文化,意指他們對感情交往喜速食,態度隨便。

一個月前,日本亦有類似調查,結果卻差天共地。

主辦機構稱,日本新世代對戀愛不熱中,男性更有「草食化」趨勢。

本地不少社會現象均曾蹈日本覆轍。以人口老化為例,2003年香港老齡人口為11%,令社會開始關心高齡化問題。

同樣現象於日本在1989 年已出現,該年日本老齡人口比例已達11.6%。

「香港將來出現愈來愈多『草食男』,毫不為奇!」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主力青少年愛情輔導服務的張曉欣斷言。

想一下身邊男性朋友,是否曾有不少人對你說「不想拍拖」或者「拍拖好煩」?

今天是情人節,將軍澳東港城為此特邀香港中華廠商聯合青年委員會於1 月底進行名為「香港八十後戀愛態度」的調查,訪問五百零九位八十後青年,在學與在職比率各佔一半。

港八十後多曾拍拖

調查結果顯示,所有受訪者均有拍拖經驗,近八成更曾拍拖三次以上,反映本地年輕人愛情交往普遍。

調查機構形容香港八十後戀愛態度具三大即食麵特質:一、「速泡」:44%受訪者表示只願花少於一個月時間追求固定對象;二、「速食」:43%的最短戀情少於一個月;三、「速棄」:37%認為分手後一個月內可發展另一段戀情。

此外,接受「一腳踏兩三船」的青少年高達53%;反之,堅持「一腳一船」的則只有四成。2008 年突破曾發表「青少年戀愛傾向研究」報告,當時80.4%的青少年表示戀愛時只專注於一段關係中。僅兩年之隔,數字便急跌四成。

種種迹象顯示,香港青少年並不視戀愛為專心致志的持久戰,而傾向「合則來不合則去」。

美國心理學家Robert J. Sternberg 曾發表著名的「愛情三角理論」(Triang ular theory of love)。他認為愛情由三大元素組成: 承諾(commitment) 、親密(intimacy)與激情(passion)。從此角度解讀,香港八十後的愛情,可謂缺乏承諾的浪漫之愛(romanticlove)。

日青年不積極戀愛

把鏡頭從香港推向日本,我們會看到另一番迥異的景象。

上月15 日是日本滿二十歲青年舉行成人禮的成人之日,東京結婚顧問公司ONE T 藉此發表調查報告,指日本年青男女對戀愛不積極的比例高達六成。此情況在男性尤其普遍,意味「草食男」在日愈來愈多。

所謂「草食男」,乃指男性對愛情與婚姻不主動積極,像草食動物般溫馴,有別於傳統男性在情場上「獵食」女性的肉食動物形象。「草食男」一詞於2006 年由日本作家深澤真紀提出,與「毒男」、「敗犬」等詞彙一樣,「草食男」迅即成為日本及周邊地區討論的熱門話題。

ONET 的調查訪問了八百名約十九到二十歲的少年男女,當中77%無交往對象,數字為歷年新高,與十五年前相比,飆升了27%。日本青年對性事亦興味索然,當地政府厚生勞動省一調查指出,十六至十九歲青少年中,三分一對性無興趣甚至厭惡;二十到二十四歲的男生,認為性事「很討厭」的也有兩成。

草食男現象不僅令日本AV 業出現男優荒,更令日本人擔心會有亡國之虞。曾於日本留學的健吾曾在其專欄如此寫道: 「日本人常常在說一個笑話,如果出生率一直下跌,日本目前人口一億二千萬,那麼到2050 年,將減少至六千萬左右。到3070 年,日本總人口就會只剩六人。

「看來,看日本不順眼的人,會買好花生看日本滅亡了。」港男或步日本後塵日本社會出現如此反常現象,佛洛伊德的性本能(Sex instinct)理論豈非要改寫?

這倒是言過其實,因為日本青年對性及愛又非完全不關心,他們只是因為不滿與迷失,而對其產生反感罷了。

根據保險套廠商杜蕾斯的《全球性福指數調查》2010 年結果,日本人對性生活滿意程度只有14%,反映他們性需求猶在,但極不滿足。ONET 調查亦指出,六成以上受訪者表示想拍拖。只是,同時亦有六成男性對戀愛持被動態度,近七成男女承認「不積極與異性交往」。

「草食男」現象的形成有百般原因,主要則在於日本少男認為「不必」亦「不須」交女朋友。

性需要是結交異性的重要動力,然而這已可透過泛濫的AV(Adult Video)與H動漫(色情動漫)得到滿足。不少宅男乾脆把AV 女優或動漫女角的圖片收入錢包,作女友看待,性慾則開電腦「自己解決」。是以近十年日本安全套銷量持續下跌,不無道理。

「虛擬世界的『感情』不必付出,亦不必對人作任何包容。真實的愛情相比之下複雜又麻煩,青少年便會把人生目標與需求放在虛擬世界之中。」張曉欣說。

社會經濟條件轉變亦是「草食男」現象的成因。

1990 年前後,日本出現泡沫經濟現象。這個年代的孩子,眼見父母輩勞力與回報不成正比,深感「神馬都是浮雲」(中國潮語:什麼都是浮雲),反正生活就算不富裕,也不致衣食不繼,孩子便採取不思進取、毫無攻擊性的生活態度,連交女朋友也提不起勁來。

上述因素或多或少可供香港對號入座。雖然張曉欣表示本地「大多數少男仍終日思索如何吸引女性」,但「即食麵」極有可能是男性食「肉」與食「草」間的一道菜。畢竟「即食麵男」與「草食男」的本質均是拒絕為愛情付出與承擔。

「部分香港男孩確實愈來愈對『追女仔』失去興趣。」張曉欣說。「一來因為家庭比以前小,父母對孩子傾向凡事安排妥當,令他們不懂自己爭取。二來香港人工時長、離婚率高、男女地位相對平衡,父親『一家之主』的角色淡薄,男孩失去Role model(模範),使他們缺乏對家庭的承擔。」從事婚前輔導工作的鄭靜文亦表示,香港男性確實愈來愈被動了。「我接觸的個案中,不少女生比男生處事能力更強。結婚、買樓租樓、度蜜月均由女生一手安排,男生則什麼也『無所謂』。」「近年傳媒報道男少女多,令女生急於找男友;女生愈主動,男生就愈覺得可以慢慢選擇;男生愈慢條斯理,女生就愈着急。這就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令男生在兩性關係中不斷後退。」以「草食男」為目標主動出擊的女性,稱為「肉食女」。此詞亦來自日本,她們的出現主要源於當地女性地位提升。去年,三十歲以下的日本女性平均收入已首度超越同齡男性。

專欄作者黃佩君認為,與日本同樣,香港「女性比男性更易找到工作,薪金更高亦是不罕見的事」。既然「肉食女」如狼似虎, 「不怕先開口說喜歡對方,甚至連上床也可主動出擊」,香港男孩也就更可徜徉吃他們的「草」了。

後記男孩草食化,幸還是不幸?

對女性主義者而言,女人終於能夠打破數千年傳統,不一定要「穿起新裝安守家中等候來電等他愛」,也不必再事事以男性為中心考量,是一件好事。

「但做主的女生會否感到疲累呢?其實她們是否渴望萬事有男人承擔呢?」鄭靜文說。

「我們發現,答案往往是『是』的。社會不再男尊女卑,固然很好,但其實不少女生仍希望男生能主動些,甚至作領導角色,為二人在生活上提供一個參考方向。」對這種女性而言, 「草食男」注定是要讓她們失望了。

楊天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