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2日 星期日

音樂治療師茵茵姐姐:我太愛小朋友了!


2011-02-10

音樂治療師茵茵姐姐:我太愛小朋友了!

全港執業音樂治療師不多於十五人,服務對象從新生嬰兒到百歲老人,無所不包。茵茵姐姐(Gloria)是其中之一,她專門從事兒童服務。

「因為我真的好喜歡小朋友!」她說。

「做音樂治療很不容易,這一行同時需要音樂與心理學知識。以我為例,我本身在APA(演藝學院)讀Diploma,學習都是作曲、練琴,很少寫Paper、交功課。



音樂治療不是播CD

演藝學院畢業後,Gloria 赴波士頓栢克萊音樂學院修讀音樂治療學士課程。

「那時才接觸與音樂截然不同的範疇。心理學啦,人體生物學啦……要知道腦部如何運作,人為什麼會有壞情緒,大小肌肉為何不聽話……對我而言這是最難的。」香港的大學並無音樂治療課程,即使在美國,此學科亦屬冷門。「全美只有三十多間學校教音樂治療,招收學生數目也少。入學要Audition、Interview…… 成功過關也不是好玩啊。我本來有三十多個同學,Quit了二十幾個,只剩十人左右畢業。

」Gloria 坦言,同學打退堂鼓,是因為意識到音樂治療的難處: 「很多人以為,音樂治療就是播CD 治病,很多家長質疑說,我自己播也就行了,為什麼要付你400 多元做半小時治療?很不便宜啊。」「事實當然並非如此。我堅持工作時一定要用樂器,每種樂器都有它的作用,例如彈結他撥弦可以訓練小手指啦,唱歌發聲,要用氣、用腦記歌詞啦……」她如數家珍地道。「音樂本身對小朋友的心跳也有影響的。」

治療成效有客觀準則

「治療師不僅要同時運用音樂與心理技術,還要兼顧小朋友的情緒,甚至自己的情緒!」她說,部分特殊兒童較「坐唔定」,Gloria 就曾試過被小孩子踢得小腿都瘀了, 「但你真心不能怪他,因為他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肌肉呀。」「記得第一年工作時,我也有點迷失。因為不肯定自己是否做得好—治任何病也是一樣,不可能說『必定成功』的。小朋友不開口說話,你無法猜到他們何時肯叫爸爸媽媽。太多人性的一面無法估計了。」儘管音樂治療聽上去很虛無飄渺,Gloria 說其成效倒有客觀準則,而非隨便說「孩子學懂了音樂」便草草了事。

「我們會算,小朋友原本最多說三個字,經治療後能夠說五個了,或者他的反應從『啊』,變成『好呀,唔該』,再變成『茵茵姐姐唔該晒你』。這樣就算進步許多了。」現在Gloria 已踏入其事業第六年,工作依然挑戰不斷,但收成也開始陸續來臨。她的工作得到愈來愈多人認同,網絡上有家長把她推介給網友, 「最高興是,有五六年前治療過的小朋友,現在還記得我是誰!誰知道音樂對小朋友有多大影響呢?」一如社工和教師,音樂治療師也是勞心勞力的工作,很難畢生留在前線。Gloria 說,在這個行業工作一段日子後,始終要退下火線,或管理或培訓新人。

「那你又打算何時退居幕後?」我問。

「哈哈,我還行的,我太愛小朋友了,還想繼續跟他們相處!」她愉快地答。

楊天帥gyeung@hkej.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