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8
香港人食飯要人教?
「我們對那些『很表面的』,不會太在意。廣東菜歷史悠久,裏頭有極複雜的文化色彩,不是『如此簡單』就能明白當中精粹的。」福臨門魚翅海鮮酒家董事總經理徐維均如此評論。
「香港人的飲食文化與西方不同。我們可以去裝潢簡單的小店,只要東西好吃就行。西方人對環境與食物外觀就看重得多了。」本地飲食指南WOM創辦人馮仕耕說。
「中西口味有着根本差異!我帶來自瑞士的大廚吃鮑參翅肚,他每樣吃了一口就不要啦!」自號「廚魔」的Bo Innovation 老闆Alvin道。「你說,飲食指南究竟是給本地人用,還是給外國遊客用呢?」Alvin 問得對。年尾是飲食指南的「當造」季節,米芝蓮、WOM 等等陸續推出。不過這些指南書,真的是給我們用的嗎?
向來識飲識食的港人,還要人「教」他找吃的嗎?
福臨門:不知米芝蓮新版推出百年老舖福臨門對此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老闆們自言對米芝蓮毫不關心,甚至於上周四推出2011 版都不知道。事實上,他們就連作為獲選標誌的米芝蓮貼紙也沒有貼在店門口。
「香港客對它不是很重視。」該酒家執行董事徐德耀說。「福臨門的名字已經深入民心,靠口碑宣傳已很足夠了。」徐維均亦斷言, 「有錢佬都是精明的,他們知道你好,才會肯幫襯你。」他認為,食客要深入了解一種地方菜的文化,不僅需要時間,還需要金錢。「所謂富貴三代方知飲食!現在雖已不必三代,但這說明,文化總是要錢培養的。」「我們香港人吃慣了,憑自己就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他說。
福臨門今年在米芝蓮中掉了一顆星,但徐維均說因不了解其標準為何,並不看重。「反而Openrice 那些(食評)更實際。本地客吃廣東菜這麼多年了,知道什麼才算好吃。他們自掏腰包吃飯,為每道菜拍照、給意見,比米芝蓮真實多了。」港人靠米芝蓮「搵食」的需求,可從獲選餐廳的客源窺見端倪。徐德耀說,自該食評推出,福臨門的西方食客數字顯著增加,然而本地客並無多大改變。「不過米芝蓮來港始終是一件好事,最少它可令某些人產生一試傳統廣東菜的興趣。」
廚魔:三星是一種榮耀
「廚魔」Alvin 則認為,香港人對福臨門這些老字號,早已耳熟能詳,嘗過的人自會有一套看法,不會特別關心其評級如何。反倒是Bo Innovation 這類新式餐廳,星級評價絕對可吸引本地新客試菜。
「(米芝蓮)第一年推出時,反應特別好。因為個個香港人都會好奇它選了什麼食肆。名氣小,但質素高的餐廳亦因此多了本地客。」他說。「不過好奇過後,就要看看指南是否對你的胃口了。」「其實我覺得香港人吃東西已經夠多,根本就不必用什麼指南。好的餐廳一開張,大家都會一窩蜂跑去試啦!坦白講,香港人應該不會用什麼餐廳指南的。這東西應該主要是給外國遊客用吧。」
三位港華人作主評審
WOM 的另一位創辦人龐心怡並不認同飲食指南對香港人沒有用。「製作WOM 的其中一大原因,是鼓勵香港人多試新餐廳、新菜式。香港地方好細,但不知為何,香港人吃飯卻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地方,走遠些都不願意。」「我希望透過WOM,讓香港人知道,原來有些新餐廳、新菜式,正等待他們嘗試。」有一點始終還是餐廳與食評意見一致的,那就是大家都希望食客食得開開心心。
「說到底還是食客個人口味最重要。對於未試過的餐廳,指南還有點參考價值。然而當你去過了,覺得不好吃,再送多十粒星你都不會去啦。」Alvin 一席話說得簡潔。
在全球擁有共十九粒星的法國名廚Alain Ducasse 說:「我不是為米芝蓮工作的!多粒星少粒星,我不會太在意,最重要的還是客人。」我把這段話轉告了Jean Luc Naret,他答道: 「是這樣啊。嘿嘿,他剛剛才發了電郵給我,說很高興他在香港的Spoon by Alain Ducasse 取了一顆星。我想我就不必給你看那電郵了吧。」本地品牌WOM遇米芝蓮 銷量不減反升米芝蓮港澳指南推出日期是12 月2 日,WOM 則是12 月1 日。
「不、不!巧合而已,我們不是特意與它撞期。」WOM 的創辦人龐心怡道。「我們去年甚至與米芝蓮同一天推出呢,彼此都不知道,原來撞個正着。」「其實每年我們大概都是這段時間前後推出的,因為很多人都喜歡買它來做聖誕禮物。」今年WOM 已是第六年印行,比米芝蓮年資還要長三年。
2005 年,龐心怡與馮仕耕創辦WOM,原因是「喜歡吃,平時坐下來說的都是吃。
」「六年前Fergus(馮仕耕)從東京回港不久,我則剛自美國回流,有見當時香港還沒有食評,我們便貪得意做了一本。」
主編外國回流口味受質疑
米芝蓮2009 年登陸香港,WOM 銷量卻不減反升。「真的要多謝他們!」龐心怡道。
「以前港人對飲食指南不很認識,米芝蓮來港才帶起熱潮。當時很多傳媒拿WO M跟它做比較,於是我們也流行起來了。」她說,米芝蓮推出那年12 月,WOM 更登上Dymocks 書店暢銷榜首位。今年WOM 初版印刷二萬本,米芝蓮印刷五萬。
米芝蓮與WOM 的最大分別,在於前者由職業評審製作,後者則以網站的公眾食評輯錄而成。「評分不是我們的意見。我們只負責編輯與撮寫餐廳簡介。」馮仕耕說。
打着「本地薑」旗號的WOM,今年更附送大排檔小冊子,以地道風味作招徠。
不過,福臨門徐德耀卻道: 「我也認識WOM 的編輯!有本地出版的飲食指南是好事,但它是否真能代表本地食家呢?兩位編輯與我一樣,在外國生活多年,口味或許與港人有少許偏差也未可知!」楊天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