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與烏托邦─基督宗教傳媒生態
當公眾與學者一直討論公共媒體如何受資訊科技影響,如何自我審查,如何報道失實的時候,有一類媒體,在完全不同的生態環境中生存,呼吸不同的空氣,擁有不同的習性──那是宗教媒體。
近數十年,資訊科技突飛猛進,印刷成本亦比以前大大降低,只要有意,人人可以出書辦報。無怪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高級講師陳士齊博士(齋Sir)說,今日的宗教媒體比以前更多樣化,百家爭鳴。
機關刊物各佔山頭
陳士齊表示,香港基督教分成兩派。普世派傾向基層、信仰較自由;福音派則相對保守,可算是信仰上的右派。「其實香港基督教現在已經頗分化。」他道。「基督教傳媒多是機關刊物,各佔山頭,各說各話。很多教會的態度亦不開放,他們拒絕訂閱立場不同的報章,不讓教友接觸其他觀點。」分化的原因無疑是個別教派對政治社會議題持不同意見。這本來並非什麼大不了的事,正如伏爾泰的名言:「我雖然不贊同你的意見,但我誓死捍衞你說話的權利。
」問題出在部分教會掌權者不容異見分子說話。
先此聲明,任何人均有其個人觀點與立場,我們的受訪者陳士齊博士亦不例外。他的言論固然甚具參考價值,然而讀者亦請注意,你的看法終究由你決定。本文絕無鼓吹任何思想之意。
陳博士說: 「基督教中所謂親政府、反政府的聲音是在接近1997 年時出現的。特別是1996 年一班牧師突然宣布要慶祝國慶。之後,主流福音派便開始向中方靠攏,香港基督教協進會、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牧師經常受邀到國內訪問。」香港過去十三年社會轉變急促,使持不同政見人士間鬥爭激烈。這邊廂蔡元雲醫生在布道會高呼董建華我愛你,那邊廂作家傅姿燦創作《老懵董》笑話。「特別在過去三四年,局面更緊張了,你看八十後青年對社會的一連串反響就知道。」「於是,基督教媒體之一《時代論壇》開始變成筆戰場所,對時事與教會政策表述意見的讀者來函不絕。」林以諾:拒刊廣告以示不支持逢周日出版的《時代論壇》與絕大多數基督教媒體不同,它是獨立機構,不屬任何機關。其網頁聲稱讀者人數超過四萬。陳士齊說,香港基督教內部能夠反思社會與政治議題的刊物,只有《時代論壇》與香港基督徒學會的雙月刊《思》。
「雖然《時代論壇》的立場是福音派,但是容許獨立意見發聲。愈來愈多福音派『有腦的年輕人』──雖然數目還是很少──在《時代論壇》撰文,批評時政,主要是不滿教會對中國政府唯命是從。」「不過,這種小眾聲音亦開始受到主流打壓了。」陳士齊續道。例子如上月林以諾牧師曾在facebook 公開指「《時代論壇》刊登九流批評的觀點」,所以「本人和network J 從今以後(直至他們修正路線為止)不會刊登任何廣告以表示對他們的不支持」。
「你想,假如有人這樣干涉《信報》編輯自主,你會有什麼反應?」陳士齊跟我說。「林以諾簡直是『發神經』。
《時代論壇》既稱之為論壇,又怎可以審查讀者來函,壓制某種聲音呢?」他認為這種言論反映部分基督教人士對公共傳媒功能缺乏認知: 「一份報紙,應該同時容許左、中、右言論發表。
當然,編輯可以有自己的立場,但高明的做法是容許對家發言,然後再以理批評。」「倘媒體只一面倒容許一種聲音,那就是不持平,封殺言論自由。」他批評。「《時代論壇》作為基督教內具公共性的報紙,很應該容許任何教徒發言。但在保守派主導的情況下,持平也慘被說成左派了。」基督教媒體戰火雖燒得火紅,但我就此事與不少普通教徒討論過。他們似乎傾向「隔岸觀火」。不少虔誠的基督徒每個星期上教會,參加崇拜,但對什麼左派右派一無所知,未聽過林以諾和齋SIR 名字的亦大有人在。
「很多教徒心態是事不關己,己不勞心。」陳士齊說。
「其實六七十年代的基督教本來就不理政治和社會事務,最多就是幫幫人,做做善事。」他認為這種心態是危險的。「假如教會攀權附貴,教友不思不想,就很容易盲目跟隨。」「這就說明為何一說到公共事務,很多教徒會站在權貴一方。他們以為這種『權貴基督教』合神心意,認為反高鐵的八十後基督徒是搞事,是迷失、不明事理。」陳博士憤然道。「這對基督教而言絕非好事。」攝影楊天帥楊天帥gyeung@hkej.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