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8
高壓氦氣研磨藥粉 高科技氣槍原理無痛注射麻醉藥
關於抽血,我有過一次凄慘到天人同哭的體驗。
「咦?奇怪啦,怎麼抽不到?」護士一臉疑惑,我一臉悲痛。她冷酷地把針筒插穿我右手的皮膚,卻沒有血。「試試這個位置……」她說罷,拔起針,又插。
「哎呀,怎麼還是不行啊!你這個人,真是麻煩。」還是沒有血。於是她拔起又插,插完再插,我覺得我的手臂好像掉進了攪拌機一樣,一支針在我的皮肉內舞來舞去。
我不是變態,但這種體會可能要用封箱膠紙封好,小心珍惜。因為不久將來,打針的痛苦或許要成為歷史了。
總之說到打針,大人細路都涔涔淚下。
醫學期刊Pediatric Nursing(小兒科護理)刊登的一項研究指,靜默注射和抽血是病人認為最痛苦的醫療經驗。對家長而言,孩子打針也是第二「最難以忍受的煎熬」—僅次於第一位的「靜待孩子做手術」。
麻醉以氣槍代針
無痛打針?似是天方夜譚。不過出爐新科技聽上去總有點荒誕的味道,不是麼?
早在十多年前,牛津大學已發展出無針藥物傳遞的基本概念。此技術原理有如打氣槍,把槍口緊貼皮膚,利用氦氣(Helium)把研得極微細的藥粉零距離高速打進皮膚內。
「但當時這僅僅是一個想法,世上還沒有能配合這種技術的藥物與裝置。」李氏大藥廠行政總裁李小羿博士道, 「要把這概念付諸實行,還有好多問題需要解決,如計算藥物粒子大小(Particle Size)與氣壓的關係等,並不簡單。」經過了六、七年研究與臨床實驗,該藥廠終於在2007 年成功把局部麻醉藥利多卡因(Lidocaine)配合「氣槍」使用,開發出產品Zingo,並取得美國FDA(Food and Dru g Administration)認可。
李小羿解釋, 「利多卡因本就常用於小手術的局部麻醉。」使用「氣槍」後,麻醉效果於一至三分鐘內生效,比塗藥膏所需的二十至六十分鐘短得多。
局部麻醉後又怎樣?可再作其他注射,也可抽血。反正不痛,到時要殺要剮,悉隨醫生尊便。
可應用羊癎過敏
香港嬰幼兒發展研究基金會創會主席及發言人阮嘉毅醫生講解, 「打針的痛楚可分為穿透痛楚(PenetrationPain) , 即針刺穿皮膚引起的痛感; 及擴張性痛楚(Distention Pain),由藥物在皮下擴散引起。」他同意不少患者對注射及抽血懷有恐懼。「無針藥物傳遞如能幫助病人減緩痛楚,肯定是一件好事,但要斷言這種技術的作用,則必須待它推出後,通過更大型的研究及測試。」為了普天下因針筒而受苦的黎民百姓,我自然要身先士卒,親身一嘗這種打「氣槍」的感覺──按掣發射,只聽到很輕的「卜」聲,打完了,不痛不癢。
不過終究是新科技,目下還有不少需要改良的地方。李小羿坦言,Zingo 的「氣槍」只能發射一次,不能重新上彈,循環再用。「每支Zingo 由十八件塑膠件組成,用完一次就丟,確是有點浪費。」他說。
此外,由於臉部輪廓不平,現有的「氣槍」口未必能夠緊貼皮膚發射,令藥物充分打入體內。「或許我們也要多設計幾款可更換的發射口,方便注射身體不同部位。」價格方面,李小羿說一定會比現有局部麻醉方案昂貴數倍。「不過倘真的對病人有好處,我相信市場一定能夠接受的。」阮嘉毅亦認為, 「只要病人有使用必要,價錢絕不會是主要考慮因素。」Zingo 預計將於2012 年投入美國及香港市場,進而全球發行。由於「氣槍」比針筒更簡單易用,使用者不必接受注射訓練,甚至毋須事先為皮膚消毒,故除了局部麻醉外,其用途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理論上只要藥物分子夠小,能作皮下吸收,均可使用無針藥物傳遞技術。」李小羿說。此技術將來發展成熟,可望取代針筒,應付過敏性反應、血糖過少、嘔吐等病症。部分症候如羊癎發作,透過「氣槍」注射藥物無疑比針筒更方便有效。
希望世界快點踏入「無針時代」,這樣護士就不會那麼討厭,醫院就不會那麼可怕,人生也會變得更有趣……
「氣槍」構造解說
A 「氣槍」操作簡便,無任何需調校的部分,只要按此按鈕,便會打出藥粉。
B 藥粉隨氣體從此口排出C 小樽內存有高壓氦氣。按下按鈕,樽口便會打開,放出氣體。
D 由薄膜造成的藥盒內裝有藥粉,一經受壓,薄膜便會破裂,讓藥粉隨氣體排出。
E 此部件是名副其實的「滅聲器」,用以減低「氣槍」發射一刻的聲響。
楊天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