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家計會唔易做
家計會今年六十歲了。談到家計會,總離不開這個話題:「生仔也好,生女也好,兩個已經夠晒數!無謂追,無謂追,追得到也未必好,追唔到呢,生壞肚!」這1975年的廣告,就連八十後的我也琅琅上口,足見它是如何深入民心。然而,問題是2010年的香港「兩個唔夠數」,況且節育知識普及,公眾了解何謂家庭計劃,我不免猜想家計會是否已完成其歷史使命,可以「光榮引退」?
當然,結果又是我把世界想得太簡單。這就是寫(和讀)城市專題的好處,讓我(你)明白,哪怕最微小的事,背後永遠大有文章。
根據家計會2007年調查,香港已婚夫婦的避孕實行率約85%。該會執行總監范瑩孫醫生說:「因不孕或欲懷孕而毋須實行避孕措施的夫婦約有10%。換句話說,本地有控制生育的夫婦高達95%。」避孕技術成熟,加上家庭觀念改變,令本地生育率大為下降。《香港人口推算2010-2039》估計,2039年出生率(即每一千名婦女一生中平均生產嬰兒數目)僅0.94,比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涂肇慶所指標準2.1少逾半。
我以為這些數字足以說明港人懂得家庭計劃,原來不是的。家庭計劃除了節育外,還有很多很多。
從節育到鼓勵生育
范醫生認為,家庭計劃有三個H:Happy、Healthy、Harmonious。「我們的理念是幫助香港人建立他們的理想家庭。這方針是六十年不變的,但實踐方法呢,則要隨時勢轉變。」「戰後內地難民湧入香港,加上當時中國人普遍觀念是要『百子千孫』,生得愈多愈好,況且即使夫婦有避孕意識,技術亦不夠可靠,故令本地人口急增,社會資源分配面臨很大衝擊。孩子無足夠條件成長,令家庭蒙受很大壓力。」「於是,看上去早期的家計會就好似一味呼籲減少生育。然而,其實我們終究是想達成那三個H而已。」現今香港社會則與昔日相反。范醫生說,現代女性傾向遲婚。結婚遲,生孩子自然更遲。「但女人無法擺脫生理時鐘的限制,到她想多要幾個孩子時,可能已經太遲了。」為免夫婦追悔莫及,於是家計會便又恍如「倒戈相向」,鼓勵生育。
家計會目標既是那三個H,當然不會只關注性與生殖問題。瀏覽該會網頁,便知其服務範圍廣泛,從保健醫療到戀愛課程,無所不包。夫妻性生活協調、婦女更年期等間接影響家庭幸福的問題,該會亦有顧及。
「我們還努力消除公眾對避孕方面的一些誤解。」范醫生續道。
坦白講,我本自以為避孕好「叻」,與范醫生一談才驚覺自己是井底之蛙。
「有人以為服避孕藥有好多風險,如會生癌,其實不然。事實上服用避孕藥在減低患子宮癌機會方面反而有顯著作用。」「服避孕藥會令月經失調?」我試道。印象中不知在哪齣電影還是電視劇聽聞過。
「肯定不會。」范醫生笑說,好在是友善的笑,而非嘲笑我無知。「避孕藥不但可減緩經痛,還可用來調經呢。倘因內分泌失調令經血過多,服避孕藥更有減少經血的效用。」
保持觸覺才不落伍
見我一臉茫然如小兒,范醫生又笑道:「不要緊,很多女孩子都不知道,何況是男孩子。」聽罷此話,我轉而挑戰屬男性領域的避孕套。「避孕套要是無穿無爛,一定萬試萬靈!」我道。
「百分之九十成功啦!」她說。「問題在於避孕套的質素。街邊賣的雖然廉宜,但如果長期受陽光照射,高溫可能會破壞避孕套的塑料。所以,最好應該去超市、便利店、藥房等地方買些有牌子的,較有保證。」我那一大堆避孕方面的誤解,在數十年前確是「常識」。不少人便曾因擔心影響身體健康而放棄避孕念頭。隨着醫學進步,錯誤的謠言不攻自破,副作用亦因藥物成分改變而減少。
現今世界,不論醫學與社會的巨輪均愈轉愈快。「家計會的最大挑戰是緊隨社會步伐。」范醫生說。「從前一套思想十年才要改變一次,現在兩三年便已過時了。我們務須保持靈敏觸覺,才不致落伍。」
家計會小檔案
‧大有來頭
家計會是國際計劃生育聯合會的八個創會成員之一。後者現於全球多達一百七十個國家提供計劃生育服務,地位舉足輕重。
‧服務收費
家計會的運作經費約三分一受政府資助,其餘主要來自收費服務,如身體檢查、包皮環切手術等。
‧終止懷孕
根據「香港合法墮胎條例」,終止懷孕手術只能在政府認可的醫院或家計會手術室內進行。
‧優生學會
家計會前身為香港優生學會,自易名後已與優生學思想無關。
gyeung@hkej.com
楊天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